读他的笔记,有一种绝望感(2)

2016-03-25 08:01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全部出齐,六辑48册读书笔记涉及七种西方语言

 

当今学者写作时间多于读书

翻阅钱锺书的外文笔记,很自然会联想到当下学者的阅读。     

郭宏安就发出了感慨,“钱先生酷爱读书,一生用于读书的时间远多于写作。”他说,反观今天的学者,写作的时间远多于读书,于是不免有了些许无奈,“读得多写得少,是大学者;写得多读得少,是小学者或者非学者。”

“现在学者们熟悉的是科研。”北京大学教授丁宏为坦言,前辈的博学后来慢慢变成学术,学术又变成了科研,现在连“学术”这个词都不好意思说了,更不要说“博学”了。“博学、博养、博识、博文,对于好多年轻学者都陌生了。”    

也正因如此,钱锺书的读书笔记在当今更有特殊意义,它就像一个大师面对面在给你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你怎样翻开书,怎样从字里行间读出意思。“让年轻学者看看真正的学问大师是怎么造就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黄宝生认为,现在电脑很方便,许多年轻学者写文章都靠检索,但电脑检索跟真正读书不一样,读书才有真切的体会。如果连语境都不清楚,理解怎么会准确呢?    

而且,当人们越来越轻视“碎片”的时候,钱锺书笔记的出现,又给大家当头一棒。郭宏安说,长篇大论如果是废话必须放弃,只言片语如果有价值也必须留下,所谓“去一吨留一克”,“碎片大有用处,但如果是碎片化就面目全非了。”

关于这套书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现存钱锺书先生读书笔记中分量最重、内容最丰富、价值最可观的部分。全书约计35000页,共211个笔记本,涉及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希腊语等七种西方语言,囊括四千余种外文图书、期刊的笔记。第一辑于2014年4月出版;至2015年年底,六辑48册全部出齐。 

此外,早在2000年,杨绛与商务印书馆达成协议,将钱锺书的全部读书笔记汇编为《钱锺书手稿集》,分《容安馆札记》《中文笔记》《外文笔记》三个部分。《容安馆札记》(全三册)、《中文笔记》(全二十册)已先后于2003年和2011年出版,引起学术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路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