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作为当下最热门的历史热点话题,亟待解开的重重谜团备受大众关注。海昏侯刘贺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王室后裔,他的爷爷是汉武帝,奶奶是汉武帝最宠爱的李夫人,仅做了27天皇帝的他,无疑已成为当今最红的历史人物。在众多国宝级文物与世人见面的同时,历史学者黎隆武的《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一书,向人们展现了悲摧帝王的前世今生。
书中披露了西汉海昏侯墓被发现、发掘的真实过程。海昏侯墓主刘贺,是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之一,先后经历了王、帝、侯三种身份,一生跌宕起伏。其为人以及其被废立原因等等,史学界多有争议,民间更是传说纷纭。该书不仅仅旨在丰满刘贺的人物形象,全面展现刘贺的前世今生,更是以史为镜,与古人对话,采用史实证据和人物对比手法,从王位争夺、权力角逐、从政智慧、成败得失的前因后果中,阐发自己对家国的深刻思考,对历史人物的明彻剖析。这对于大众了解刘贺以及海昏侯墓遗址,都有着莫大的帮助。
史书对刘贺的记载不多,但对这个人物基本有定性:荒唐淫乱,不尊礼法。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个十足的坏蛋。这么坏,权臣霍光怎么会让他来做皇帝呢?刘贺是汉武帝与他最喜欢的李夫人的后人,有可能是因为这层关系,武帝在托孤给霍光时,有可能对李夫人这一脉,以及他有愧的戾太子刘据这一脉,都有所交代。这样,才好理解为什么是李夫人的孙子刘贺走上帝位。作者认为:“从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来看,有孔子像,有记载《论语》等经典儒家著作的竹简,有计时用的滴漏,有大量精美的文物,品位不凡。”这些与历史记载的那个刘贺不太相称。所以,刘贺是否淫乱无比,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作者试图将历史故事与当今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联系起来。比如大墓中出土了十几吨重的铜钱,这些五铢钱都没有年号。墓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五铢钱?这些钱是干什么用的?作者看了一些此前的猜测分析,有的说是刘贺被废之后,心中不服,因此悄悄私铸了大量钱币,准备造反用的。这些猜测分析比较牵强,被废之后的刘贺处于被监视的状态,私铸这么多钱币那么大的事,不可能逃过朝廷的耳目。作者认为铸造大量铜钱,可能是刘贺在就任海昏侯后,利用当时南昌当地的便利条件,铸造了大量的金属冥币,作为自己百年后的随葬品。这些相关内容的描写,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
作者还把出土文物与史实故事联系起来。比如海昏侯墓出土了一盏雁鱼灯,这是非常奇特罕见的灯具。以大雁叼着一条鱼为造型,燃烧的烟能够通过鱼腹和烟道进入大雁的肚子里,经过肚子里面水的净化,达到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的目的。于是,作者设想这种雁鱼灯的设计,是刘贺在海昏侯任上看见大雁捕鱼触发了创作灵感。还有出土的孔子像屏风,屏风背面衬有厚铜板,正面有孔子像,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孔子像,旁边还有他的几个弟子颜回、子贡、子路等像。根据这些墓葬品,作者设想刘贺应该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出土的东周时青铜缶酒器,是用失蜡法制成的,它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平。
读完全书,感觉这是一本了解历史演进和丰富文化的书。大事不虚,小事不惧,重要史实来自《汉书》、《资治通鉴》,还有一些来自野史和《容斋随笔》。
书中的最后部分,作者别开生面,以假设历史可以重来、刘贺可以再生的方式,与历史展开了深度对话,提出有权不可任性、年轻不可任性、有颜值不可任性、有功劳不可任性、有靠山不可任性、有冤屈不可任性等六个维度的全方位思考。这种思考,既是来自历史深处的深刻启示,更是对当下为政为人的理性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