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万句”是姊妹篇
说到《我不是潘金莲》,就不得不谈一谈刘震云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和《一句顶一万句》被称为刘震云长篇小说里的姊妹版,书中人物绝大多数都是中国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揭示的也都是最尖锐的社会问题。
2011年8月,《一句顶一万句》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除此之外,《一句顶一万句》还被称之为中国版的千年孤独。整个小说共分为《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上下两个部分,故事一样发生在中国的农村,主角是一个孤独无助的河南农民。上部描写了主人公吴摩西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在路上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她,他不得不走出延津。下部则讲述了吴摩西养女巧玲的儿子牛建国,同样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走向延津的故事。
整个故事回味悠长,写出了农村底层人们生活的无奈,也透析出他们独立不屈的人格。
写出小人物的大能量
之所以说《一句顶一万句》与《我不是潘金莲》是姊妹版,因为李雪莲和吴摩西身上都有倔强和执著的品质,都为一件事情坚持不懈。说得简单些,与住在鳞次栉比的楼阁之中的城市人相比,李雪莲和吴摩西才是真正的“草根”。
有句古诗也说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以李雪莲最终的成功就是一个小人物发挥的大能量。李雪莲为了一个说法,打了一辈子的官司,直到她的前夫死去,这个事情也没有说法。她曾想过自杀,在她打官司的几十年里,她也经历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奇葩事件,经历荒谬、讽刺与不安,可她都用野草般的性格坚持了下来。
很难想象,如果把我们任何一个人换作是她,我们是否还能坚守自己内心的那份执著?通过李雪莲这一看似荒谬的离婚事件,读者也不得不感佩于《我不是潘金莲》呈现出那份保持自我的骄傲。李雪莲可以暂时放弃生活,但只要讨回了自己的名声,自己的清白,生命就有了生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