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冯小刚、刘震云、范冰冰三人合作了经典电影《手机》,十二年后三人因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再次聚齐。此前曝光的圆形画面的预告片让不少人产生了“冯氏幽默”要向文艺转型的想法,但在昨天(3月16日)的发布会上,冯小刚表示自己这次依旧幽默,只不过这个幽默非常不同,且“含量很大”——可文艺可商业,可喜剧可悲剧,可正剧可另类。
“冯氏幽默”最新版
关于“冯氏幽默”,每个人有不同的解读,但基本感受大抵相似:以京式语言为基调进行自我讽刺、自我调侃,从1999年的《甲方乙方》到2010年的《非诚勿扰》,几乎所有冯小刚执导的“冯氏幽默”作品都是这个路线。但这一次,“冯氏幽默”从京腔京韵中跳出,一下子将频率转到了江西婺源,并且还要使用圆形的画面讲述故事。这一次,冯小刚真的要玩点不一样的。
在2010年的《非诚勿扰2》后,冯小刚的喜剧作品断档,一晃六年之后,他以一部《我不是潘金莲》回归,这部作品讲述的是普通的农村妇女李雪莲为了纠正一句话,与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打了十年交道的故事。冯小刚称,刘震云将幽默分为语言的幽默、事情的幽默、背后道理的幽默三种,自己以前的作品大多集中在语言和事情的幽默上,而《我不是潘金莲》将着重展现“背后道理的幽默”。“首先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但是它不停留在好看,它还有比好看更多的东西。大家看完了会觉得它像一面镜子,在镜子里看到很多你熟悉的人。”从目前的预告片来看,“冯氏幽默”好像变成文艺风,但冯小刚坚称自己这次依然“幽默”,“这个是非常不同的幽默,能给观众更新的东西。它含量比较大,可以当文艺电影看,也可以当商业电影看,可喜剧、可悲剧,可正剧可另类。”
而刘震云也表示《我不是潘金莲》真的很好笑,他不吝言辞地称赞这部作品的幽默程度之高,可以让人从头笑到尾,“在好看和笑的背后,它还会让人思考,承担着思想含量。”
电影画面是圆的
《我不是潘金莲》画面表现可谓是颠覆性的。很多看过预告片的人被圆形的画面“惊呆了”,甚至让人产生了“打开方式有误”的念头。在昨天的发布会上,依照冯小刚的要求,特意用影院规格的大银幕再次播放了预告片,事实是,这部电影的画面确实是圆的。冯小刚表示,上映时也将采用此种格式。
“当年的《秋菊打官司》开创了肩扛偷拍的拍摄手法,现在这个曾经先锋的方式已经烂大街了。我们如何和《秋菊打官司》区分开来?”摄影师随后一句“难不成拍一个圆的”启发了冯小刚,于是就有了这次的先锋实验之举。“这让我很兴奋,但我知道冒犯了观众,因为大家之前看的都是宽银幕的画面。拍成圆的,就有看一种第三只眼睛在观察的感觉,荒诞,又和现实有似是而非的关系。”冯小刚称“圆”的画面给自己平添了很多麻烦,“所有构图都改变了,以往电影画面要求是高反差,但圆的画面适合放空,体现的是低反差。比如,范冰冰的全景很多,特写很少,而全景可以帮助观众建立范冰冰就是李雪莲的认同感。”
人物特写
2003年,冯小刚与刘震云合作了电影《手机》,这是二人第一次在电影方面的合作,而这部电影也是范冰冰投身大银幕的第一部作品。12年后,三人在《我不是潘金莲》中重聚,自然少不了“变化”这个话题。三人一番自我分析加相互剖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冯小刚坚定不移地创新,刘震云一如既往地很绕,范冰冰十年如一日地好看。
冯小刚 → 新
“新”是刘震云为冯小刚下的判词,这与冯小刚的自我剖析基本重合。因为临近生日,冯小刚昨天就此发表感言,“有个朋友看完《我不是潘金莲》,说我的电影创作生涯将因此有一个新的开始。我这个年纪,还有足够的胆子、不断突破做艺术实践,所有新尝试,都有失败的风险,但我敢想敢做。我想感谢我自己。”
此外冯小刚也感谢了观众,“一直有这么多朋友支持我去突破,公司愿意能调动这么大的资金去拍这样的电影,从根儿上说要感谢观众。”
范冰冰 →好看
“范冰冰的内心一直很接地气儿,这点我特别欣赏,还有一个没变的,还是那么好看。”冯小刚夸奖现在的范冰冰不仅好看,还很自信,“作为演员,要有强大内心,才能驾驭角色。这次演李雪莲,彻底改变了她,造型上很颠覆、年龄跨度大,她都乐在其中。”刘震云则透露他去探班时被范冰冰模仿农妇的“萝卜腿”走姿镇住了,称范冰冰这次会从明星变成表演艺术家。面对夸奖,范冰冰半开玩笑地称,“这次最大的困难,是要克服我这张洋气的脸。”
刘震云 → 绕
“老刘说话一直这么绕,问题不直接回答,绕大圈来说。”这是冯小刚总结的刘震云的“不变”。而刘震云果然就是按照这一路线完成了整场发布会,在主持人马东请刘震云总结冯小刚的“变”与“不变”时,他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开头,绕到当下什么样的电影票房高,再绕到一部电影有思想含量的重要性,最终才回到冯小刚身上,称对方一直是“不做市场奴隶,也不做自己的奴隶”的好导演。北京晨报记者 王琳/文 柴春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