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员谷智鑫的身上有两个最鲜明的标签,一个是曾在影视剧中多次饰演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另一个则是北京人艺的青年演员。有着两大标签加持,谷智鑫无奈表示,自己似乎和当下小鲜肉流行、大IP火热的市场有点格格不入,因此他只能去等待一些厚重的、有故事的剧本,而不久前央视热播的《传奇大掌柜》就是这样一部戏。剧中,谷智鑫出演灵魂人物、鲁菜名楼“丰泽园”的大掌柜栾学堂,角色年龄跨度从20到50岁,完成了从小乞丐到大掌柜的逆袭。
在很多演员的心中,北京人艺就是艺术和表演的最高殿堂,能够迈进这个门槛绝非易事,能够演上主角更是难上加难。谷智鑫虽然是年轻演员,但在北京人艺已经16年,然而在舞台上还没在像《茶馆》、《天下第一楼》这样的话剧中演上重要角色。当《传奇大掌柜》找上门来时,谷智鑫虽然心向往之,但还是拒绝了。“拍摄上一部戏时坠马摔断了腰椎,那个时候坐都坐不起来。”不过,制片人张旸也不是轻易放弃的主儿,他找人艺演员队队长杨立新帮忙去说服谷智鑫,“演员中人艺的哥们儿姐们儿有二十多人,国话(国家话剧院)的一些好朋友也全来了,咱们大家攒一个戏,这个角色适合你。”这下谷智鑫只能接受,提出的条件就是“拍三天歇一天”,要回医院做康复训练。
拍摄期间,谷智鑫感受到的不再是伤痛,而是和人艺同事合作的愉悦和快感。“和外面演员拍二三十人的场面戏,经常是台词、走位各种错不断;拍《传奇大掌柜》时速度出其意料的快,最省心的是执行副导演,不用像一般剧组那样,得给演员讲故事,讲调度,提示台词,再问演员有什么想法,要不要改动。我们就像在排练厅排个小话剧一样,走两遍戏就过,在外面拍戏的那套磨叽都省了。”
不过,谷智鑫也不是没有压力。一个来自于人艺的老戏骨都甘当绿叶,来给自己搭戏,“我进人艺十多年了,看过太多舞台上的小人物是怎么出彩的,各种表演方式,我不确定我应该往哪儿靠,对手都是老艺术家。导演一喊开机,我还琢磨呢,对手那边的戏出来得顺着呢。大家也看到了,这剧每一场都是戏,哪怕就是一个大街上算命的,都不会让观众失望。”另一个则来自于自己是东北人,必须演出正宗的京腔京韵。“冰哥和杨哥,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不用练,张嘴就来。我的口音改不掉,只能逼自己练,尤其是当跑堂的那段戏,拍马屁的时候得行云流水,要台词不溜,还得边想边拍,那不叫恶心人。”直到杀青,谷智鑫还有些担心,“怕大家觉得我演一个北京的东西生分,硬,不舒服。我还怕大家不信,我演得栾学堂能开大饭庄子,我这样一个人身上没有那个气场感觉,真怕承担不起角色。”
对话
聊角色:是商人不是完人
北京晨报:演这部戏之前了解丰泽园的历史吗?
谷智鑫:听过单田芳的《栾蒲包与丰泽园》,再就是去丰泽园老店参观,看照片对人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感慨真的有这么一位人物,也琢磨要是这个人真像剧本里写的那样一路仗义,对谁都赤诚以待,怎可能从一个流浪街头的小乞丐干到丰泽园的创办人?
北京晨报:所以你更愿意把他定义成一个商人,而不是完人?
谷智鑫:电视剧里的男主角,当然要展现诚信、正义、励志的一面,但就像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里的王利发王掌柜,是好人却也不失了商人的油滑、精明和小算计。
北京晨报:这两者之间的度如何把握,一旦放大“商人”的一面又会很难让观众接受吧。
谷智鑫:后二十集里,我在栾学堂绝对正派外表下一点点地加进心机,尤其是在他与厉秋辰正式宣战后,使出来的手段全是阴招儿。如果你看得明白,到后面他就是反派,但是演得很收敛。主角干了一件错事,要让观众接受,演员必须得有本事给圆回来。
聊剧集:有品质但非热门
北京晨报:这部剧的品质和口碑很受认可,但感觉影响力不如预期?
谷智鑫:现在的市场环境对于电视剧的品质判断是有影响的,大家会觉得这个阵容没有小鲜肉,又没有穿越、宫斗的情节,和市场的兴趣点并不吻合。
北京晨报:这会影响到你这个类型的演员的市场吗?
谷智鑫:是的,对于像我这样的演员没有办法,只能去等一些北京人艺风格的剧本,有厚重感、有故事性的。演员的个人技巧和演技是我看重的,依托大IP和网络话题的话,我也在考虑我适不适合。
北京晨报:且不说话剧舞台,在影视圈中,一部“北京人艺”风格的剧也被边缘化了是吗?
谷智鑫:这个我倒不觉得,我认“北京人艺”就是最大的IP和招牌,如果信任我们,我们肯定会让投资方满意、让观众们过瘾。
聊市场:既要尊重市场又要有所坚守
北京晨报:《恰同学少年》之后,你也演了一些战争剧,这个是你自己的选择还是市场的选择?
谷智鑫:演员的发展路线和定位有很多因素决定,不是说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恰同学少年》播出后,我就亲自接到过一个电话:有了这样的作品后,希望你再接再厉,把这种正面的角色继续发扬,至于反面角色你要慎重。
我觉得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角色,很多片方也不太敢找我去演一些反差很大的角色。所以,这个就是审美惯性决定的,我也想掰一下,《传奇大掌柜》就是一个尝试。
北京晨报:听说你现在也开始拍网剧了,这是不是在向市场妥协?
谷智鑫:作为演员,你就要大大方方尊重市场。杨立新老师说过,现在的市场就是狠狠地打了那些还在坚守的人一个耳光。演员在外面拍一集几十万,回到剧院演一场话剧,一千多。排练一天,20多块钱,加上饭补30、40块钱。我估计一年天天排天天演,不会超过五十万。五十万是什么概念,一线演员半集的钱,这是不是对坚守的人打了一个耳光。
北京晨报:出来拍影视剧挣钱、积累人气,再回到舞台实现艺术梦想或者说反哺话剧市场?
谷智鑫:像陈道明和何冰主演的《喜剧的忧伤》所带来的票房和口碑,可能远远超过《天下第一楼》和《茶馆》,如果你能把你的粉丝和一大批新鲜的血液领回到话剧殿堂,当然是一件好事。而且我也相信,看视频、看电视剧、电影买不到两个小时坐在剧院里舒服的感觉、安静的感觉。如果有一天能靠我的人气让大家去看一个不知名的话剧,而且又拍手叫绝,这是我最想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