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辉煌 成为鲁菜著名代表
“文革”开始后,由李琦书写的“丰泽园饭庄”匾额,作为“四旧”被砸烂,扔进了垃圾堆;随后将丰泽园记载鲁菜风味的资料、文件和菜谱也付之一炬;甚至把许多珍贵的银器、瓷器、硬木家具,也都砸烂、毁坏……丰泽园饭庄的字号也被改成了“大众餐厅”,名厨们只能去烙大饼、蒸窝头、擀面条,临街叫卖。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70年。
万里同志重新恢复工作不久,就亲自过问丰泽园的情况,指导大家恢复正常经营。为了扩大丰泽园营业面积,万里同志又亲自批示,将前院和相邻的华北戏院原址拆除,盖了一座三层楼。1972年4月,这座老四合院内的新楼落成,名厨们各就各位,操持起正宗的山东风味绝技,又开始营业啦!不过,这时候还不敢恢复“丰泽园”的原名,只是将“大众餐厅”改成了“春风饭庄”。
1972年4月,由于外事工作需要,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姬鹏飞同志到丰泽园视察工作。当他抬头看到大门上的匾额时,说“为什么叫春风饭庄?老字号怎么可以随随便便改?”他当即指示:“外国朋友只认得丰泽园,要恢复老字号,挂丰泽园饭庄的匾额。”可是,李琦题写的金字大匾额,早被造反派们砸烂了。为了及时应对即将接待的外事活动,饭庄的工作人员只好用纸写下“丰泽园”三个字,压住“春风”二字,将此次外事活动应付了过去。不过,从此以后,总算是恢复了丰泽园饭庄的老字号。
改革开放后,丰泽园也逐渐恢复了活力,经营状况得到进一步好转。为了进一步扩展营业范围,1987年开始筹备兴建“丰泽园饭店”, 1991年,在拆除丰泽园饭庄原址的基础上开工扩建丰泽园饭店,从此,丰泽园饭庄从煤市街迁至珠市口西大街,并改名为“丰泽园饭店”。
一晃八十多年过去了,丰泽园饭店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精湛的技艺、周到的服务和优雅的环境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了我国四大菜系之一鲁菜的著名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