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画家笔下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2016-03-13 08:02 京华时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当代女画家笔下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闫平《孤独如昔》180x200““2012年


罗敏《那些红色的小花》100x150““2011年


陈曦《融化》200x110““布面油画2015年 小小供图

在漫长的古代绘画史中,女画家出现的频率极低,而载入史册的更是寥若晨星,除了元代大画家赵孟頫夫人管道升,大家很难轻易说出其他人的名号了。不过,自二十世纪以来,艺术界已然是另外一番景致,涌现了如方君璧、何香凝、李青萍等一大批知名女艺术家,而当代艺术圈就更甚了。近日,借“3·8妇女节”之风,逸香盈素——2016青年女性艺术家作品展、梦在丹青——女画家精品五人联展等多个以“女性艺术”为主题的展览在京展出,既有刚从美院毕业的年轻人,也有从事艺术创作数十年的女画家。在当代艺术发展迅猛的今天,她们在创作中主要关注什么呢?为此,记者采访了罗敏、闫平等女性艺术家,她们的作品正在参展北京马奈草地美术馆的“女性艺术研究展”,展览持续至3月20日。

罗敏

花卉人物题材画得多

作为军旅艺术家的罗敏,画了不少人物和动植物,尤其是对花卉盆栽的描摹,呈现出一种生命张力。罗敏不擅言辞,但谈到花卉时,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她说,自己特别喜欢养花,“尤其是养那种不太被关注的花草,我会关注它们的成长,和它们对话”。但她也表示,“我选择的题材很广,也画了很多部队中的青年男女”。尽管描绘的人物身份特殊,但她笔下的男孩女孩非常自然,他们拿着洗漱用品或端着脸盆,呈现出生活化的一面。

闫平

因身份变化关注母子题材

闫平是业内非常活跃的女艺术家,上世纪90年代,她凭借“母与子系列”多次在油画年展上获奖。相较于其他艺术家来说,闫平的作品更显现出力量感,画面笔触奔放、用色大胆,不少观众误以为是出自男艺术家之手。

闫平告诉记者,她作品中的力量来自于身份的变化,“当一个女人做了母亲以后,她内心的力量超乎寻常,如果不够强大,没办法突围这个仍以男性为主导的圈子”。上世纪90年代,闫平比较关注题材本身,如母子关系、母爱、孩子成长等。不过,现在所描绘的题材对她来说已不太重要,反而更注重画面本身了。

陈曦

描述自己对世界的感知

或许因为部分女艺术家在题材方面的倾向,以至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众对于这个群体的印象是:“似乎她们笔下的世界格局很小,擅长描摹个体内心的小世界。”不过,这种评价在当代艺术圈就有点不合时宜了,甚至不少女艺术家从一开始创作就直面社会,比如陈曦。

在批评家贾方舟看来,与闫萍相比,陈曦走的完全是另外一条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陈曦的作品中就出现了大量的社会场景,贾方舟认为,“那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风格。”陈曦坦言,她热衷于关注世界的宏观层面,作品内容多是呈现都市生活的大场面,但她一直在寻求变化,甚至有段时间跨入了装置领域,“不过,不管怎么变,我作品中的主线依旧是自己对外界宏观世界的感知”。

对于创作的作品,陈曦说,她会关注不同时期社会出现的焦点,“我尽量使用我认为更准确、更有力的方法去表达”。

生存状态

女性有更广泛表达空间创作环境有较大进步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女艺术家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表达空间。随着女性艺术家自我的觉醒,她们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变得相对敏感与警惕,如前些年,不少女艺术家拒绝以“女性艺术”为由头的展览。在她们看来,这种特别的提示暗示了这个圈子中隐藏的不公平。

但是,在批评家王端廷看来,大可不必如此,“如果把那种反感变得不在乎的话,倒会是艺术家达到了自由境界的新阶段”。这两年类似的情况减少了一些,即便是在“妇女节”这样的时间中展出作品,大部分女艺术家并不会觉得有什么,王端廷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

“性别也好,或者某个节日也罢,我都看得很淡泊,这不表明我不是女性,只是说我做艺术的时候基本上很少想到跟性别的关系”,陈曦直言,她在创作作品时想到的是怎么更好地与这个世界发生关系。在她看来,今天的大环境更多元化、更开放,也是一个没绝对标准的时代,“这对艺术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似乎可以为所欲为,但是自我得有一把标尺”。她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真诚的态度”。

不可回避的是,相对男艺术家来说,女艺术家更需要照顾家庭。“这也分散了她们的精力,许多女艺术家不仅从事创作,在学校还有公职,在家还得带小孩”。批评家杨卫表示,尽管当代社会已经相对自由和宽容,但与男艺术家相比,“她们付出的要更多一些”。

近现代知名女画家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涌现了一大批女画家,其中潘玉良的“裸女”系列作品在拍卖行屡创新高;何香凝则被认为是“辛亥画师”;陆小曼除了是一位著名女画家外,她因与徐志摩的婚恋而被大家所熟知。

潘玉良作品上拍屡创新高

在谈论近现代艺术史时,潘玉良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大画家。其在油画上的造诣,在中国早期女西画家中,无人可比,在男性西画家中,也数上乘水准。近几年,每一次她的作品现身拍卖市场,都会成为焦点,并屡创高价。

除了充满传奇色彩的身世,潘玉良在艺术上颇具天赋,对风景、人物、静物、雕塑、版画、国画等艺术题材无所不精,油画更是成为潘玉良的一个标志性媒介——她将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裸女”系列更是被大众所熟知。她的作品不妩媚,不纤柔,用笔干脆利落,用色主观大胆。观众面对她的画时,似乎能看见她骨子里的大气和豪放,这在她酣畅泼辣的笔触下和色彩里表露无遗。

陆小曼作品颇有宋画遗风

因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不仅大众知道了陆小曼,也间接了解了她擅长国画的一面,刘海粟曾评其画“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

陆小曼擅长山水及仕女画,年少时多画油画。后来,陆小曼拜画家刘海粟为师,由于她悟性高,进步很快,在临摹宋代院体画、明仇英的人物画及清沈铨的花鸟走兽画时,颇得神韵。这使她的国画画艺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刘海粟曾这样评价她的画:“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

何香凝被誉为“辛亥画师”

目前国内最著名的女画家美术馆当属位于深圳的何香凝美术馆了。它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也是继中国美术馆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现代博物馆。

在该馆中,藏有大量何香凝创作的书画。与其他女画家相比,何香凝的头衔更多,如辛亥画师、民革主要创始人、国民党元老、建立民国的功臣等等。在漫长的革命生涯和斗争岁月里,美术就成为何香凝的革命武器之一。据了解,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反清起义部队所用的旗帜符号,有一些就是她在孙中山指导下描绘和刺绣缝制的。而她也画山水花卉及猛兽,在何香凝美术馆中均有收藏。

■相关展览

逸香盈素——2016青年女性艺术家作品展

时间:即日起持续至3月27日地点:炎黄艺术馆

第二届中国当代女子画会全国邀请展

时间:即日起持续至3月18日地点:上上国际美术馆

梦在丹青——女画家精品五人联展

时间:即日起持续至3月14日地点:收藏天下艺术馆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