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将于3月18日在京开幕。为期107天的活动中,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8部大剧场剧和22部小剧场剧在京演出180余场。本次邀请展主办方加大了现实主义题材剧目比例,达到八成以上。
据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介绍,由唐栋编剧、王晓鹰导演、刘佩琦主演的原创话剧《杜甫》将作为大剧场剧目开幕大戏在国家话剧院剧场正式与观众见面,该剧通过“视国家为生命、以民生为己任”杜甫的诗人形象,展现他的民族大义和文人筋骨,表现他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和体恤民间的仁爱之心。除开幕大戏,邀请展剧目还有反映改革开放新时期下人民群众生活的《小平小道》、《北梁人家》、《秦岭深处》、《叩问》,有描写中华民族危难时刻抵御外辱、讴歌民族气节的《中华士兵》、《故园》、《朝天门》、《图云关》,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宅门》、《孔子》、《大先生》等。
邀请展格外重视现实主义题材剧目,“这是戏剧的力量所在。” 周予援说。因为要演好一出戏,演员要深挖角色的心理状态,去探索文本,去洞察角色的内心。这一过程给予那些困于精神之痛的人一个抒发疼痛、体验生命的机会。以本次邀请展小剧场开幕剧目《俺爹·我爸》为例,这部由李梦男导演的小剧场话剧讲述了城乡两个家庭中儿子与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和情感碰撞,传递了中国父亲的伟岸形象和感恩尽孝的真情体验,李梦男说,“小时候,我们仰望父亲,觉得他无所不能。长大了,我们觉得他什么都不会,甚至有些嫌弃。再后来,我们低下头看看自己,方觉浑身上下都刻满了父亲的影子,才有一丝惭愧。这正是一部讲男人的故事,讲述男人间的理解与辛酸,传递的是中国父亲的伟岸形象”。时隔20年后再次复排《俺爹·我爸》,该剧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过去的是时间,不变的是真情,这次复排还要坚持“举重若轻,以小见大”的创作理念,秉承接地气的剧本、本真的表演、朴素的表现手法这三大要素,以高水平的艺术品质呈现给今天的观众。
“央地合作”作为本次邀请展的一大亮点备受瞩目。国家话剧院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自去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促进戏剧发展,繁荣区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届邀请展不设评奖,着力加强文艺评论功能,力图形成文艺评论与艺术创作的良性互动,并通过针对戏剧院团管理人员开展的学术高峰论坛和青年戏剧评论沙龙,将其转化成为专业优势和学术优势。
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创办于2015年,首届邀请到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在内的30余部原创话剧剧目演出135场,并举办多场研讨会、演后谈主题活动,共谋原创话剧发展,在业内和观众中都获得了良好口碑,被誉为“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戏剧活动”。本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经文化部批准,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国家话剧院剧场运营中心、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天桥艺术中心承办,中国话剧协会、天桥演艺联盟支持,继续坚持以“重视原创,紧跟时代、艺术精湛、服务人民”为宗旨,分别在国家话剧院剧场、天桥艺术中心、首都剧场、国家话剧院先锋剧场等地演出180余场,将集中展示全国话剧创作整体实力、精神风貌和发展态势,力争使邀请展成为原创话剧的助推发动机和精品博览会。
本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将延续突出原创特色,面向普通观众和戏剧爱好者举办公益性讲座和剧本朗读赏析。在文化惠民方面也将持续发力,坚持高品质、低票价的原则,参展剧目最低票价50元,百元以下惠民票每场不低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