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道草堂 南锣鼓巷里收门票的书店(2)

2016-03-07 15:12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朴道草堂 南锣鼓巷里收门票的书店

征集善意小故事

春节前,老周在朴道草堂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出了一个倡议,征集读者“微善意”的故事,作为书店修读会的第一个众筹出版项目。老周告诉我,这个突然的想法来自他自己遇到的一件小事。

“早起,路边见一满头白发、衣衫褴褛的老大妈坐在冰冷的地上,一手拿着半个馒头,一手拿着一个脏兮兮的矿泉水瓶子,双颊冻伤得厉害。我走出20米后,不忍,又返回,给了她200块钱。大妈说这是她一年里收到最多的一笔钱。聊了一会儿,说及她家境种种,各种无奈,迎着朝阳时,我们相互祝福而别。”

老周叹息:“春节临近,不知多少人依然在寒风瑟瑟中流浪街头。此时不同以往,我想他们也可以有个惊喜。新春佳节,习惯了接受别人馈赠的寥寥几块钱的流浪汉也可以得到一个30元或50元的红包,获得一份祝福,吃一顿像样的晚餐,那对于这个城市不知胜却多少辉煌的烟火。”

于是,他在公号里对读者说:“如果有谁愿意给出这份惊喜,我愿送一首诗给他。我知道,心存善意的人不需要回报。我送出诗歌,也只是一份敬意。”

他不知道多少人愿意转发这个信息,也不知道多少人愿意去街头做这样的事情。“不过都没关系。我也只是一种不忍,对美好多了份期望而已。”


朴道草堂外景,屋外是有着400年历史的枣树。赖玲摄

让老周惊喜的是,读者的反馈很快就来了,其中有位天津朋友发来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小故事:“2016年1月23日,在49年来天津最冷的一天搬家。两位师傅拆装搬运了10个小时,为干活方便他们衣着单薄,寒风凛冽中认认真真垫好玻璃家具的每一侧。午餐时,我请他们尝了新疆带回的羊肉,晚上又给他们买了刚出炉的驴肉火烧,还买了烟,结账时多付了一些。寒冬中暖流善意,无非来自身边人、眼下事、平常心。”

这样的小事让老周感动不已,他说:“正是生活中那些最细微的善意让我们可以抵御寒冷和荒诞。”他珍惜这些温暖的琐事,所以他决定把这些小故事集结成册,做成一本书和大家分享。“欢迎那些热爱善良大于智慧,热爱美好大于艺术,热爱常识大于学问的人加入我们,不做一个多智但冷漠的人。”

众筹这样一本书其实践行的正是朴道草堂打出的广告语——“守护朴素美好的生活,践行力所能及的美好”。老周解释说,这两句话道出的正是书店的两个核心——立场与行动。

草堂的会员组织“修读会”其实一直试图用阅读来影响行动,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出某种改变。会员们经常会一起约定做一件小事,比如开车不鸣笛,比如给家人手写一封信。“这种改变也许慢慢会成为习惯,美好的事情都是一点点积累的,想一万件事不如去做一件。”

老周说,从童年到现在,他觉得一直都生活在宏大的口号里。这个世界上不乏为国家、为民族、为环保、为慈善付出热血的人,但是他更希望遇到那些甘心做小事的人,“谋求人性之间切身的温暖,共处之际无害的善良。重要的不是我们讨论了多少社会的败坏,而是我可以在内心和现实中建设多少美好。”

而老周一直在亲身践行这样的价值观,并成为他的一种对生命和社会的思考,他把这个称为“哲学训练”。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2016年我不买一件属于自己的衣物。即便音乐也只听肖邦。平时只喝白开水。尽量做到让属于自己的物品保持在一个行李箱可以装走的限度。我一生追求免于寄生活着,即便花自己的钱也是寄生。最理想的死法是在劳动的汗水中死去。简朴其身体,热烈其心灵,高贵其灵魂是属于我的活法。”


书店主人老周自己设计的诗集。赖玲摄

书店促成几对“心灵伴侣”

这是一个实体书店纷纷关张的时代,朴道草堂这样的独立人文书店还能存在多久?无论有多少美好的理想,每个书店主人都将面对这个残酷的问题。

老周曾经说起自己的苦恼:“为了书店,我耗费了很多的心神,舍弃了很多世俗的利益,书一本一本地选来,每个角落我都细心打理。我恍如奉迎远来的情人,每日战战兢兢,拷问自己每一个决定:我这样足够真诚吗?我唯恐半点个人内心的喧嚣和虚荣,破坏了这个书店的朴素和真诚。书店与我,不是情人即是爱女。”即使这样用心,书店的营业额也赶不上南锣鼓巷里卖双皮奶的大妈。

纵然如此,老周坚决地表示,他不会像一些书店那样,办讲座、沙龙,卖咖啡、衣服,经营这些副业,虽然“曲线救国”亦值得尊敬,却不是他的风格。“每一个商家都有自己的经营理念,但纯粹的事物让我迷恋。我的书店选择只提供与书和阅读相关的服务,纯粹就是我们的特点。”

老周坚持认为,书店本身可以靠用心的选书和服务活着,在这个问题上,他不屈服,不妥协。“如果我无法纯粹地运营,那是我的能力问题,而不是因为糟糕的现实。”

什么才是书店的生存之道呢?老周为书店谋求的出路是“找到并满足人们美好的硬需”,他认为,克服孤独、寻觅知音正是很多人的“硬需”。书店今年推出了修读会服务,每年680元,不仅可以在书中让读者认识到很多美好的人,还可以在现实中结识更多美好有趣的伙伴。“毕竟在书店遇到的人与在酒吧遇到的人是有区别的。在酒吧容易找到情人,在书店可以找到心灵伴侣。在我书店相识并结婚的,我知道就有好几对了。”


书店自己设计的印章。赖玲摄

修读会服务也是一种可以赠送的“书礼”。在书店花680元为朋友定制一份阅读服务,每年分6次,她的生日、春天、中秋、纪念日、春节、圣诞,总有一份带着墨香的礼物送到你朋友的案头,这对于爱书人而言无疑是无比珍贵的。

老周说,这种服务并非营销,为此他告诫自己:真诚、真诚再真诚,绝不要使用任何营销手段和机心,宁可被别人误解,不可对别人辜负。他真心希望每一个进入书店的人因为这家书店而变得简朴美好,投入到美好事物的创造中去。

让我吃惊的是,老周如此执着地开一家理想主义书店,他却自认是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因为“开书店是非常现实的事,我一直想着赚钱,这倒不是因为对金钱的渴望,而是希望一个书店能够自立健康。”正常地运营、盈利,让员工有不错的收入,老周认为书店也是一个企业,而且比他运营一个几千人的工厂还要花费更多心力。

老周认为,能做如愿的事,使自己幸福,就是无与伦比的现实主义。

他环视书店,声音满怀感情:“小而美,是我一生的追求,书店不大,但是我们有安静的门楣,有暖意的布帘,有诉说四季之光的天窗,有古老的桌椅,当然我们还有400年的大枣树,有绿萝、香椿、竹子和樱花。但最为重要的是,这里有无数朴素美好的灵魂。”

责任编辑:梁祎(QC0007)  作者: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