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批文物确认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2)

2016-03-03 15:51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验明正身 他就是汉废帝刘贺

墓葬揭秘 海昏侯遗骨尚存

据考古专家介绍,刘贺墓园由园墙、门阙、两座主墓和多座祔葬墓、墓园的相关建筑构成,内有道路系统和排水设施。结构之完整、布局之清晰、保存之完好,为迄今所罕见,对于研究西汉列侯园寝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刘贺墓由墓葬本体及车马坑构成。墓葬封土完整,墓穴内建有保存完好、面积达400平方米的木构椁室。椁室由甬道、东西车库、回廊形藏椁、通道及主椁室构成。

主椁室位于椁室中央,呈居室形设计,通高约3米,高出其周围回廊形藏椁约0.6米,面积约50平方米。有木隔墙将其分为东、西室两部分,有门道相通,东、西室均有门、窗。

棺柩位于主椁室的东室东北部,下有安四个木轮的棺床,其侧出有帷帐帐钩。棺柩分为内、外两重,棺内随葬大量金器、精美玉器和漆器。

内棺尚存墓主人遗骸痕迹,遗骸下有包金的丝缕琉璃席,席上有整齐排列的多组金饼,而刘贺的遗骸只剩下大腿腿骨。居室化的椁室,设计严密、结构复杂、功能清晰明确,对于研究西汉列侯等级葬制具有重大价值。

考古追踪 盗墓贼挖错地墓主幸免

长期以来,汉墓“十墓九空”成为秦汉考古一大缺憾,而海昏侯墓保存之完整,历史罕见。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坦言,能与海昏侯墓结缘是考古人“一生大幸”。

海昏侯墓葬位于一座被称为“墎墩山”的山包上,2011年以前,人们只知道这里是古墓,但它却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都不是,直到2011年盗墓贼盗墓时被村民举报。杨军回忆,他们2011年4月23日正式进场前,并不知道这里有如此高规格的古代墓葬,但知道这里常出现一些古墓被盗的事件。赶到现场时,杨军就顺着14.8米深的盗洞前去“一探究竟”。他发现盗墓贼的手段非常老辣,盗洞从封土顶上打到了墓葬的正中央,按一般礼制习俗来说,中间一定有东西。但巧在海昏侯墓是汉代居室化的结构,正中心是隔墙,与堆满珍宝的墓室只有一步之遥。盗墓贼因此一无所获。

不过,主墓东边的夫人墓已被盗一空:表面看夫人墓是比主墓葬更高的一个封土堆。考古队推测,盗墓贼被东边封土更高这一“表面现象”迷惑,也不懂汉代“以右为大”的礼制,误将夫人墓当做主墓先行挖掘,回头准备对主墓下手时,已被群众发现举报。

刘贺是谁?

称帝27天被废

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但在位时间只有27天,就被废掉了。刘贺是第一代海昏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汉废帝”。

“海昏侯”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古代爵号。但封号里有个“昏”字,让人凭直觉也能感到,这似乎不是个好名字。其实这有点望文生义了,“海昏”,指的是“湖西”,也就是鄱阳湖西岸,南昌西汉海昏侯国就是刘贺封地。

刘贺的爷爷就是一代大帝汉武帝刘彻,奶奶同样传奇,是“李夫人”,那可是汉武帝至死念念不忘的“真爱”。大家熟悉的成语“倾国倾城”,当初可就是专门用来形容这位“李夫人”的。这么光辉的家史,一手好牌,可惜刘贺没打好。史书上记载了不少他的奇葩事迹。

刘贺的一系列荒诞举动,让霍光终于抓住机会以“行昏乱、危社稷”为由将其从帝位上赶了下来。刘贺皇帝宝座还没焐热就卷铺盖回家了,直到霍光去世后,汉宣帝才封其为海昏侯。原来是昌邑王,后来当了皇帝,最后又降为侯。

“高大上”亲友团

汉高祖刘邦

(前202——前195年)

汉文帝刘恒

(前180——前157年)

汉景帝刘启

(前157——前141年)

汉武帝刘彻

(前141——前87年)

戾太子刘据 

昌邑哀王刘髆 

汉昭帝刘弗陵

(前87——前74年)

汉废帝刘贺

(前74年)

另:刘邦和刘恒间短暂经历汉惠帝刘盈、前汉少帝刘恭及后汉少帝刘弘。

图表据首博展出资料 北京晨报记者王歧丰/文 李木易/摄

责任编辑:王健岚(QN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