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舞台剧《战马》称为“世界舞台的奇观”。这一部舞台剧如今已经登陆全球多个国家、拥有4个语言版本。曾经有记者问《战马》英文原版的导演玛丽安·艾略特:《战马》为什么如此成功?她回答:因为木偶。除了精益求精的舞美设计和流程管理之外,《战马》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创新性地以马偶代替真马——那匹一举一动都与真马无异的马偶乔伊,是《战马》中当之无愧的明星。他有一双机敏的小耳朵和晶亮晶亮的大眼睛,在舞台上时而扬蹄嘶鸣,时而伫立观望;他不会说话,但是喘息、喷鼻、嘶鸣这些马匹特有的“语言”就足以表达他的情感。可以说,乔伊不是真马、胜似真马。而乔伊的“爸爸”,是南非掌上乾坤艺术团的两位木偶艺术家——亚德里安·科勒和搭档贝塞尔·琼斯。
乔伊的“爸爸”是谁?
英国国家剧院的演员马文·米勒曾经这样评价他的老朋友亚德里安和贝塞尔:“你交给他们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不给任何提示——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让他们兴奋的了。” 11年前,《战马》英文原版导演汤姆·莫里斯拨通了一个越洋电话,联系上远在南非的木偶艺术家亚德里安·科勒。亚德里安与他的搭档贝塞尔组成了掌上乾坤木偶剧团。虽然全团只有他们两个人,但是这个小小的剧团,30多年来都在国际上获得高度的评价。当时,汤姆跟亚德里安说,英国国家剧院考虑改编一部少儿文学作品,主角是一匹不会说话的木偶马。多年以后,亚德里安回忆起这通电话,笑着说:“这事听起来匪夷所思,但是,它太棒了!我对汤姆说:当然,我们加入。”
接受了这个挑战之后,2005年,亚德里安和贝塞尔到了伦敦,进行为期三年的创意孵化。孕育乔伊的时间是漫长的,当时亚德里安有一种直觉:“先明确它需要具备哪些功能,再以功能实现为核心设计外观效果。”在他看来,如果乔伊会说话,那舞台剧就成了一部迪斯尼漫画了,“我们要做的’只’是一匹马。”基于这一点共识,《战马》剧组确定了乔伊的设计方向:他跟真马一样,不会说话,但是会通过各种身体动作来表达内心活动。因此,制作乔伊的时候,首先要满足乔伊作为一匹“真马”的功能性,比如乔伊跟真马一样会通过耳朵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即使在静止站立的时候,也可以看出轻微有韵律的呼吸。原来操马师和马偶会用背带联结,他的动作会成为马的呼吸。
从外观上看,掌上乾坤木偶剧团从来没有试图掩饰乔伊的马偶身份。马偶的骨架以藤条制成,脊柱部分由铝做成,外围包裹皮革,皮肤则是有弹性的针织物,脖子由碳纤维玻璃制成。仅看外表,乔伊是一匹堪称艺术品的木偶马。但是,他的一举一动都让你相信,这是一匹有血有肉的真马。
如何读懂乔伊?
南非掌上乾坤木偶剧团的两名木偶艺术家保证了马偶可以实现真实马匹的所有动作;马偶演员也经过了500余天的高强度培训,其中包括在马场与马共同生活两个月,就是为了能够掌握马匹的习性,达到“人马合一”的境界。你能读得懂马匹的“语言”吗?记住以下“密码”,观看《战马》的时候,你也能当一回“翻译官”。
先说尾巴:如果马儿的尾巴抬起,代表他处于警觉状态;尾巴不断摇摆或抽动,就是生气了;而当他夹紧了尾巴,代表他当时很紧张、恐惧,就要踢人啦!再说说腿:如果他温柔地抬起腿,表示他很放松;如果他很快地抬起腿,代表他在威胁你:“滚开,不然我就踢你。”当一匹马用任何腿跺脚,都意味着不耐烦。
马儿发出的声音也是一种“语言”。如果他把头高高抬起,嘴紧闭,通过鼻子呼气,发出哼鸣声,这代表他在询问:“这很危险吗?”如果他嘴巴紧闭、从鼻子呼气,就是问:“这是你朋友吗?”如果他比较安静地嘶鸣,同时走向嘶鸣的对象,恭喜你,这是马儿在跟你打招呼呢:“你好,很高兴见到你。”
如果马儿以一条后腿放松地站着,头和颈部也在一个柔软放下的姿态,目光柔和、眼睛几乎闭上,耳朵放松可能还轻微的偏向一边,肌肉也放松,这种姿势表示他很放松、很有安全感。如果他将腿放在一个准备逃跑的位置,或者已经在逃跑了,头颈处于抬起和警觉的状态,眼睛整得很大,耳朵对着已经认定有危险的地方,肌肉收紧,准备保持安全距离,就代表他很担心,正处在焦虑之中。如果他把头放低,带有侵略性的口鼻靠近,露出牙齿,耳朵向后,眼睛冷峻而有神,鼻子紧闭,尾巴可能摆动,一条后腿很警惕地抬起,这就表明他不想跟你玩了!再不走开,小心踢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