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时宜又恰到好处的“聚焦”

2016-02-26 15:23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不合时宜又恰到好处的“聚焦”

身为一个媒体人,我隔三差五就会在朋友圈里见到同行感叹传统媒体将要死去的言论。有些只不过是一两句话,更多的是某公众号发出来的三五千字的文章。它们有一些是从感性的角度利用几个案例来述说,还有一大部分不仅有完整的数据支持,也有与之应对的某个传统媒体彻底停止运营的实例。

在这种情况之下,本届奥斯卡热门电影《聚焦》的出现,看起来是那么不合时宜,又是那么恰到好处。

这部讲述了《波士顿环球报》一群调查记者揭露了美国天主教会神职人员一系列猖獗地对贫寒家庭孩子进行性侵的案件。而在现实生活中,《波士顿环球报》持续报道了近90起受害者家庭的故事。此后引发的连环效应最后让罗马教皇也要作出行动,不再沉默。

新闻行业进入转型期了,这是很多人的共识。传统媒体的收益在不断下降,而先于经济利益崩溃的或许是传统媒体经营多年所累积下来的公信力。这种变化并非某种独有的现象,而是全球的传统媒体都要面对的事实。

当我们从电影中再一次看到传统媒体的力量之时,就很难不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传说中的崩溃很快就要发生,那到底是什么给了他们挑战现实的勇气?

平静的激昂

影片的开场就直接明了带来一种内敛的气氛,明确告诉观众这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故事闪回到1976年,神父的成功运作让参与性侵事件的人逍遥法外,警方帮忙打发了前来采访的记者,主教甚至在安慰遭受性侵的孩子的母亲,让她千万不要把事情闹大。当他们消失在深沉夜幕当中的时候,似乎是把所有的真相也带走了。

接下来要揭穿整个事件的《波士顿环球报》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自身变革:老总编离开,新总编马上就要上任,在报纸收益下降、受到网络媒体冲击的时候,换帅可能意味着整个运营思路也要发生变化。该报深度报道小组“聚焦”的成员们甚至开始探讨一个话题:报社是不是要裁员了。

正如现在的传统媒体都要面对这一问题一样,《波士顿环球报》同样在接受这样的挑战。

但新任总编没有这样做,反而要推动神父性侵案件的调查。一个细节令人震动:当这位新总编按照惯例拜访教会的时候,曾得到了“如果贵报需要帮助只需要说一声”的承诺,而这位总编用极为平静但又充满力量的方式回应“我个人认为一份报纸要想运作成功,必须保持独立自主”。

接下来的故事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直接明了的记者调查过程。身为一名媒体从业人员,我很难想象其他观众是怎样看待这个过程的,至少在我看来,这是一次调查新闻的标准操作流程:搜集各种各样的背景资料,寻找愿意开口讲述的人,打动那些原本不愿意回忆痛苦往事的人,确定某个核心人物,把所有的素材作为证据链的每一环拼接起来,锲而不舍地撼动原本根深蒂固的教会势力——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而它必然又是充满力量的。

稍微对美国有所了解的话,或许你会明白这个过程是无比艰难的。教会在美国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要想通过调查来揭示性侵事件绝不是什么个案,而是因为教会上层的漠视与纵容才造成了这一系列悲剧,中间的阻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甚至《波士顿环球报》本身有超过一半的读者是天主教徒!

这样的激烈矛盾并没有用激烈的镜头和画面表现,与之相反的是全片沉着内敛的叙事,甚至没有什么艺术化的台词处理。在看完以后回想一遍,脑海里能闪现过的基本上是那些来回奔波的身影和无比真实的案件调查过程,少有的慷慨陈词也是在恰当的时候发挥了恰当的作用,它更像是用调查新闻的金字招牌和真实事件的完整线索来吸引着观众,一点点深入到那个如同影片大部分色调一样发灰的故事里。

如果说调查新闻是新闻当中的明珠的话,而这颗明珠就因为这种沉着而才显得富有光彩。

责任编辑:王健岚(QN0029)  作者:舒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