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抒情漫画缘何依然动人

2016-02-26 09:04 文汇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丰子恺传记、全集、译作集成出版热门

时下,丰子恺抒情漫画深受大众追捧。地铁车厢里、社区张贴栏上,频频可见丰子恺寥寥数笔却意味深长的图像,就连画风与丰子恺相似的网络ID“老树画画”也火了,短短时间网罗百万粉丝。

近日,《艺术的逃难:丰子恺传》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引进出版,该书作者澳大利亚汉学家白杰明首次在文化和历史的大背景中完整描画丰子恺,令人大开眼界。记者也获悉,今年,更大规模的丰子恺作品即将面世——包括海豚出版社的五十卷《丰子恺全集》,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十卷《丰子恺译作集》。有业内人士认为,以其漫画闻名、同时也是作家和翻译家的丰子恺,难以归类。是时候耐心解读丰子恺了!理解他,首先需要理解,无论他的绘画还是写作,均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内心表达。

110226_p37_b
丰子恺《儿童未解供耕织》

三位画家深深影响了丰子恺

打动他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条,还有诗趣和画题

在澳大利亚汉学家白杰明看来,至少有三个人可被视为丰子恺诗意风格漫画的灵感之源。他们分别是日本有着“漂泊的抒情画家”之称的竹久梦二、中国现代绘画前辈陈师曾、清代名不见经传的文人画家曾衍东。

丰子恺1921年东渡日本,本是为了学习先进的、国际化的现代艺术知识。此前,他在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担任美术教师,一度陷入了自信危机。和当时的很多人一样,丰子恺萌生出一种强烈的意识:只有留学的经验才可令自己在文化上“现代”起来,有资格向学生阐释什么是国际性的艺术。不过,真正到了日本,他其实失落了好一阵子。在那里,瞥见西洋美术的面貌,丰子恺备感才力与境遇的贫乏,不觉心灰意懒。每天上午在洋画学校里休息的空档,他总是习惯性地燃起一根烟,反复思量生活的前程。越是疑虑不安,越是懒散无聊。后来,他干脆常常闲却上午的课,把大部分时间消磨在浅草的歌剧馆,神田的旧书店,或银座的夜摊了。

丰子恺邂逅竹久梦二的一册画集《春之卷》,正是在神田的旧书店。到日本以来,最先击中丰子恺内心的,正是梦二寥寥数笔却意味深长的毛笔速写,一种充满哀伤情调的传统日本式唯美风格。在《春之卷》中,梦二首次尝试诗画结合,流露出现代文人画特色。而放弃油彩和画布,倾向于用墨和纸作画,梦二也是有意为之,他认为只有水墨写生这种随意自由且具有爆发力的表现形式才能将自然而然的情绪尽可能地呈现出来。当时,梦二画集中一幅题为《同级生》的画令丰子恺在书架前看得出了神。画中记取了多年前的同学在各自经历巨大变化后的一次短暂相聚,只见一位年轻贵妇手执阳伞坐在一辆人力车里,正向一个站在路边背着婴儿、蓬头垢面的妇人点头打着招呼。这幅画打动丰子恺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条,还有诗趣和画题。他不由感叹社会的怪相与人世的悲哀。

梦二之于丰子恺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刻。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早期,当着老师的丰子恺画了一系列有关学校生活的漫画,收录在他的《学生漫画》中,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令人不禁联想起他第一次看到的梦二的那幅画。离开日本,丰子恺即托朋友黄涵秋帮忙收集梦二的所有作品。收到这些作品,是十多年之后的事了,丰子恺依然清晰记得初见梦二画作时的震撼。1933年他在《绘画与文学》中忆起梦二的画作,称“画的简洁的表现法,坚劲流利的笔致,变化而又稳妥的构图,以及立意新奇,笔画雅秀的题字”都如此令人难忘。

提携过齐白石的陈师曾,也曾深深影响丰子恺的绘画风格。虽然丰子恺的画在中国最先被冠以“漫画”之名,但在中国开这一艺术形式之先河的人其实是陈师曾。1910年代,在李叔同的推荐下,陈师曾的文人水墨画风格即兴创作发表在了上海的《太平洋画报》。这应该是中国现代的第一批漫画。其中一幅名为《落日放船好》,简单至极,画中中央是一株无叶的柳树,一位身着长袍、头戴斗笠的书生独坐船头,隐于柳树后,仿佛漂浮在无尽的时空中。“即兴之作,小形,着墨不多,而诗趣横溢”,这批画给丰子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35年之后他仍记得其中一部分的题目。

很少有人知道,丰子恺还曾认为,清代文人画家曾衍东对自己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曾衍东最为人熟知的是其文言短篇小说集《小豆棚》,类似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其画作倒是寂然无名。曾衍东喜欢画人物画,画风则追慕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他笔下的人物有些世俗的味道,且往往配以充满幽默感的诗句,这样的手法有些类似日本的禅宗和俳句画。尽管丰子恺喜欢曾衍东画作的风格,但经白杰明考证丰子恺很可能连曾衍东的《小豆棚》都没读过,对曾衍东的了解十分有限。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