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爹·我爸》怀揣理想 曾吸引“黄牛”目光

2016-02-24 14:24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俺爹·我爸》落泪一大片

19年前,一部朴素而充满真情的小剧场话剧《俺爹·我爸》曾在当时风靡实验风潮的小剧场话剧中异军突起。昨日(2月23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宣布,将把这部经过岁月考验依然令人感动的真情之作再次搬上舞台,于3月11日至3月20日在国家话剧院先锋剧场演出9场。

中国式父子亲情令人飙泪

首演于1997年的《俺爹·我爸》,讲述了两个不同经历生活的年轻人走进同一间大学宿舍,面对纷乱的外界生活,回忆起父亲给自己带来巨大影响的感人故事。昨天现场,《俺爹·我爸》展示了几个片段:一段是城市男孩与城市父亲亲密无间“哥们儿”式的父子关系,虽然可以和父亲开玩笑甚至谈泡妞,却因为母亲的缺失、父亲的忙碌,始终构不成一个完整的家,嬉笑间仍哀愁弥漫。一段是农村男孩考取大学,把录取通知书交给父亲,父亲领着儿子、女儿,在村里摇响铃铛。农村父亲心里的骄傲、克制的欣喜、经济的发愁,一系列情绪经过发酵酝酿,瞬间爆发。还有一段是农村父亲送农村男孩去上大学,一路沉默,只留下孤独的、枯瘦的、坚毅的背影,一个倔强的、骄傲的、要强的父亲形象,当孩子上了火车,汽笛鸣响,老去的父亲匍匐着、踉跄着、匆匆忙忙地爬上陡坡,老泪纵横。此刻,父亲点起一支烟,默默地抽着,燃烧着父亲在儿子面前强撑的傲气和尊严,也在渐渐黑暗的落幕时,点亮蔓延余生的惦记与思念。演员们生动质朴、饱含深情的表演,让记者们都忍不住掉下眼泪,一个个擦拭着眼角的泪花。

人艺小剧场当年第一次有了“黄牛票”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以一位“老观众”的身份谈到自己19年前看过《俺爹·我爸》首演,非常感动,至今都难以忘怀。“我一直渴望复排这个戏。因为1997年看戏时受的影响太深了!我一直在苦苦地寻觅,寻找一个好的机会,把这部戏,再次搬上舞台。” 此次复排的《俺爹·我爸》被选中作为第二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小剧场的开幕作品,周院长认为“非常有意义”,“因为是原创话剧邀请展,就应该让我们的观众看到优秀的原创话剧,无论是今天的原创还是往日原创的经典剧目,就应该经久不衰,应该久久地站在我们中国原创话剧的舞台上。这个戏在1997年就展现了它的价值,创造了辉煌,今天的话剧舞台上,还应该出现更多这样的作品,让我们的后辈懂得如何尊重和理解,这是《俺爹·我爸》带给我们的爱的力量。”

《俺爹·我爸》19年前首演地点在北京人艺小剧场,当年时任人艺小剧场经理的前国家话剧院先锋剧场经理傅维伯,昨天在现场回忆往昔也是感慨万千:“1995年有的人艺小剧场,1997年,由于这个戏,小剧场第一次出现了‘黄牛票’,因为太好看了!当时小剧场戏剧以实验戏剧为主体,但这个戏却打破了这一点,实实在在地做自己认为最有感情的东西。当时我和梦男、栓子、申捷聊过这个作品,现在我回忆起来,最大的感受是他们的青春感受,是栓子的那篇散文,是他自己最有感情、最有生活的东西,这是作品成功的主要原因。还有就是剧院的支持,当时主创都刚刚毕业,主演这个戏的雷恪生老师说:‘嗨,我们得支持年轻人,得陪太子多读读书啊!’这就是这个剧院的传承。”

这是部怀揣理想的戏

本轮复排《俺爹·我爸》的导演李梦男和演员褚栓忠都是当年参与创作的原班人马。

19年前就曾执导该剧的李梦男导演说:“这个戏最初源自于1991年,我的同学褚栓忠在大学时期的一篇散文。当时我们才上大一,老师为了提高学生修养,要求大家定期写散文,褚栓忠写的一篇关于父亲的散文深深打动了我,于是我将其改编,在全校汇报表演时演出。时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的徐晓钟老师观看后非常感动,表示当下十分需要这样真情实感的戏剧作品。毕业以后,我们怀揣着戏剧理想,于是就用了将近一年时间修改剧本,1997年首演。没想到,在戏剧界和社会上都产生了特别大的影响,得到很好的反馈。2000年,这个戏在日本参加亚洲戏剧节,被评为最佳戏剧。后来日本也排了这个戏,在日本也火了。很多国内的高校剧社和剧团,像四川人艺、山东省话、云南省话,都排过这个戏。”

作为当年这个戏的源起,在剧中扮演栓子的国家话剧院演员褚栓忠,如今已为人父,他说:“当年演完这个戏后,我就一直再未登上过话剧舞台,近20年来我拍了不少影视剧作品,但始终眷恋着话剧舞台,对话剧表演充满敬畏之心。现在我已为人父了,再演这个戏,内心的感情会更丰富。”

在剧中扮演农村父亲的国家话剧院老艺术家陈强,排练过程中遭遇妻子在春节前夕突发重病,住进ICU病房抢救。陈强内心中强烈的戏剧责任感使他在悉心照顾家人的同时,不忘《俺爹·我爸》剧中人物的塑造,待妻子病情稍有好转后便迅速投入排练,保障了该剧的整体创排进度。

责任编辑:梁祎(QC0007)  作者: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