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申遗 寿皇殿、天安门东西朝房等定出修缮时间表(3)

2016-02-24 09:52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轴申遗 寿皇殿、天安门东西朝房等定出修缮时间表

民账本惠 北京每年10亿元保护文物

2012年起,市政府将每年的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由1.5亿元调整至10亿元,并以中轴线的古建筑腾退和修缮为重点,推动了百余项古建筑修缮工程的开展。2015年,西城区统筹推进大栅栏、白塔寺、什刹海等历史文化保护区、宣西北等历史风貌协调区的整体保护,推进人口疏解,积极改善平房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城市环境。截至目前,西城区共完成腾退1547户,约3.5万平方米。

1.标志性景观恢复

完成了玉河河道南段景观风貌恢复,完成了明北京城城墙遗迹、左安门值房、永定门城楼等修缮工程,启动了北京左安门角楼景观的修复工程,旧城整体历史景观得到展现,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

2.“一轴一线”工程

结合中轴线申遗,钟鼓楼周边、地安门两侧、什刹海周边、大栅栏周边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景山寿皇殿、大高玄殿完成文物腾退,修缮工程启动。朝阜线沿线环境整治工程进一步推进,白塔寺修缮、万松老人塔修缮、地安门雁翅楼北楼修复工程完工并对社会开放。

3.“三山五园”文化带建设

“十二五”期间本市重点开展了“三山五园”历史遗迹文化带保护修缮。2011年完成了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山昭庙等文物建筑修缮工程。2013年启动了南湖岛修缮及勤政殿、致远斋、雨香馆等景区修复工程,还完成了大西山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调研工作。

专家观点 棚改政策和文保政策结合起来用

对话人:北京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

北青报:如何避免棚户区改造对文物造成“误伤”?

王玉伟:国家对棚户区改造制定了相关政策,要求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修缮不能列入棚户区改造范围,以防止棚户区改造中对一些文物的蓄意破坏,或者因意外造成误拆。同时,文物部门也加强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监督。

北青报:为什么通过棚改才实现对某些文物单位的腾退搬迁?在此之前都有哪些阻碍?

王玉伟:我国对文物占用单位的腾退搬迁没有法律支持,《文物法》只是要求占用者要在符合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文物,但没法要求他们搬走。但遇到国家重大建设项目需要搬迁时,是有法律支持的,比如针对棚户区改造就有一些新的政策。我们把棚户区政策和文物保护政策结合起来,既解决了一些文保单位腾退修缮的问题,又通过异地平衡对老百姓实现了安置。

北青报:何为异地平衡?这对文物腾退有何好处?

王玉伟:异地平衡是相对于就地平衡而言的。就地平衡是在原地拆了再盖,而异地平衡就是让百姓搬迁到外面,原地拆了不再新盖。以天坛为例,因为处于文化遗产周边,所以拆了之后不再原地重建,而是政府出钱,将居民搬迁到条件更好的地方。这样既提高了老百姓居住条件,又改善了天坛文物周边环境。

北青报:目前利用棚户区改造实现文物保护的例子有哪些?

王玉伟:西城区去年对以杨椒山祠为代表的5处文物启动腾退,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宣西北一带多是大杂院,这次借助棚改的机遇实现腾退,把最好的房源先紧着文物腾退出来的居民。

责任编辑:梁祎(QC0007)  作者:赵婷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