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修缮 康有为故居原址保护 杨椒山祠正在腾退
从地铁4号线菜市口站东南口出来,左手边是一片建筑工地的围挡,围挡内包裹着一处文物,米市胡同43号康有为故居,也是南海会馆原址。
走进这个历经百年洗礼的清末民初古院落,“康有为故居”的牌匾还算完好。故居里因当年有七棵树,所以又叫七树堂,100多年前,康有为、梁启超在此策划了戊戌维新运动。
如今这里已变成大杂院,最多的时候住着150多户人家。北京市文物监察执法队对康有为故居等处于开发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进行了复查,包括康有为故居在内的5处不可移动文物将原址保护。西城区文委表示,康有为故居本体已经腾退完毕,但故居所在的南海会馆仍有4户居民没有腾退,待南海会馆腾退后,今年康有为故居有望启动修缮。
距离康有为故居一站地铁之外,是坐落在宣武门外大街达智桥胡同12号的杨椒山祠(松筠庵),它曾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杨继盛的故居,也是“公车上书”前,康有为、谭嗣同等1300多名举人聚会的地点。
这片区域位于宣武门西侧和南侧一带,总占地面积约13公顷,区域内除了普通院落,还包含杨椒山祠、沈家本故居、太原会馆、东莞会馆、龚自珍故居共5个市、区级文保单位和文物普查登记单位。
走进达智桥胡同百余米,路南侧便是杨椒山祠。祠堂由三个院落组成,原本相通的三个院落已经被一些违建给堵死。
杨椒山祠西侧,可以看到一个古建的亭檐露出来,这是道光年间建起的“谏草亭”,但亭子下部的木质立柱之间被浇筑了水泥,透风的亭子封死后成为一户民居。现在,这处“民居”的门口已经贴上了封条,显示着杨椒山祠内住户的腾退正在进行。
目前,杨椒山祠的三进院落中,有一进已经基本腾退完毕,还余下近20户居民。西城区文委主任孙劲松表示,杨椒山祠腾退后,将来考虑打造现代书院,用于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