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胡同博物馆“打开老北京的记忆”

2016-02-17 15:26 中国文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北京东城:胡同新春掀起怀旧风

在老北京的胡同里,孩子们吃吃喝喝,打打闹闹,过年过节更有说不完的乐趣。虽然很多小吃、玩具和游戏已经过去,但是对于经历过的人来说,却是永久的记忆。日前,东城区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举办了史家胡同新春怀旧特别活动——打开老北京的记忆。据了解,本次活动共分为五大主题,分别是以“那些物件儿”和“那些地儿”为主题的新年怀旧特展;以“那些玩意儿”为主题的互动设置;以“那些声音”为主题的声音展示,以及以“那些人儿”为主题的新春民俗活动。

老北京物件载满生活的记忆

在以“那些物件儿”为主题的史家胡同博物馆新年怀旧特展中,工作人员将普通百姓曾使用过的日常生活用品,按照物品的年代进行展示。上世纪50年代后期烟台生产的永字牌马头钟、60年代重庆生产的灯塔牌茶缸、70年代后期上海生产的管灯……展厅内的老物件勾起了人们对于过往生活的回忆。一位居民身穿军绿色上衣,走进80年代的展厅,摆着各种姿势,让朋友帮自己拍照留念。他感慨道:“看到这些东西感觉特别亲切,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这些东西里都有我们满满的回忆。”工作人员介绍,这个主题的展馆就是通过生活化的展品将观众迅速拉回到共同的记忆中,每个人在这里看到的都是自己成长的痕迹和对传统的眷恋。

这些老物件能够“集体”回归,得益于社区的捐赠者,而居民朱铁钧更是捐赠大户。“这些都是我平时从地摊儿和市场上淘回来的,这些老物件的背后都有当时老北京的烙印。虽然在当时大背景下这些小物件很不起眼儿,但是几十年的变迁过后,人们开始对这些小物件抱有一种怀旧的情感,我希望通过展示这些老旧物件让更多的人了解过去的生活,也有传承的意味在其中。”朱铁钧说。

手绘北京老街回忆家的味道

在史家胡同博物馆的多功能厅里,墙上挂着几幅手绘油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老北京的胡同街巷。这些作品是杨沛老先生的系列作品——《胡同胡同》。杨沛老先生说:“我画中的大部分胡同和建筑如今已经不见了。当时画这些作品也是源自于对家的思念,多年前,伴随我成长的胡同就变成了大马路。从此,我感觉自己成了一个没有家的人。于是对以前的的一些建筑和事物特别怀念,所以才有了这些作品,也是我对家的记忆。”居民表示:“陈永祥老先生的画作向大家重现了记忆中的老北京街巷,让我们再一次体验了安静舒适的胡同面貌。”

穿越童年时光玩游戏写祝福

雪梅牌香烟、老式水果糖、榄油香皂……在“那些玩意儿”的展厅中,设置了互动区域。居民不仅可以玩老军旗、玻璃球跳棋等童年游戏,还有充满了童年记忆的小铺。柜台上陈列着各种七八十年代的生活用品。据了解,这次活动不仅将互动延伸至展厅外,还延伸至整条史家胡同,胡同中的桃树上挂满了福包,每一个福包里都写着居民亲手写下的新年祝福,过往行人可以随意摘取,相互祝福。

吹糖人写福字老北京年味儿足

吹糖人、写福字……在开幕式当天,史家胡同博物馆里挂起了灯笼,贴上了窗花。在多功能厅里,还开展着木板水印年画、对联新写、新春花艺、八角鼓演出、吹糖人等各种新春民俗活动。大家不仅亲手参与制作,还充分感受到了老北京的年味儿。

“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举办这样一个新春怀旧活动,就是想让居民在一个老北京文化气息浓郁的四合院里热热闹闹地过一个春节。”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哲说,“除了怀旧的老物件展,我们还引入了一些数字的互动,这种交互的设计能够很好地调动大家的兴趣和参与度。”李哲表示,史家胡同博物馆只是一个点,下一步朝阳门街道打算在史家胡同做一个整条胡同的活态的博物馆,这样就能在整个胡同保护区内看到老北京胡同真正的风情,能够真正实现北京文化的传承。

相关阅读

 

居民话说老北京年味儿

我小的时候还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进腊月门儿北京的胡同里和大街上慢慢儿就显出年味来了,胡同里来了卖灯笼的小贩了,挑着挑儿前后是各式各样的灯笼;有彩灯笼五分一个、有用红玻璃纸做的红灯笼一毛钱一个,最好的灯是走马灯,这种灯笼外形糊成四棱的、里边一圈儿铁丝上做几个小纸人儿,腊烛一点顺着热气儿就转了,孩子们可喜欢了!

我们那个年代,年画儿正流行呢。有三国的三英战吕布的、有白娘子与许仙的、有红楼梦贾宝玉与林黛玉的、还有四扇并的各样年画儿,还有“我们热爱和平”的年画儿,画的是一名女少先队员和一名男少先队员、手里捧着白色和平鸽,相信不少人家里都贴过这张年画。

到了除夕晚上胡同里就开始热闹了,孩子们拿出小鞭儿啪啪开始放起来了,各家儿的团圆饭也快开始了,院子里有话匣子的放着京剧或候宝林的相声节目,每个院子里都呈现出一派节日的喜庆气芬。过了十二点就是初一了,孩子们给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给个一毛两毛的,小孩子都特别开心。当天晚上,各家儿都是灯火通明的、老北京人有个讲究:三十晚上不能熄灯,为讨吉利,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到了初一早晨不管是院里街坊还是院外的街坊,见了面都互相拜年:您过年好啊!过年发财!见了老人:您过年好啊!过年吉祥!刚解放那阵儿还有“请安”的呢!男人是单腿下蹲右手下垂,女人则是双手扶膝双腿下蹲,俗称“蹲儿安”。——居民刘立刚

年年岁岁春相似,岁岁年年节不同,掰着手指头算,我也过了四十个春节了。记得小时候过节时,总是讲究多说吉祥话,穿新衣戴新帽,放小鞭炮,还能收红包。那个时候,最喜欢逛庙会,因为那里聚集了所有能想象的好吃好玩,我举着风车,吹扑扑蹬,抖着空竹,看拉洋片,嘴里叼着糖葫芦,眼睛还研究别人怎么吹糖人。那种快乐是最简单,又是最珍贵的。——居民张华昌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