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新春,博物馆里享文化大餐

2016-02-15 09:01 中国文化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猴年新春,博物馆里享文化大餐

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迎丙申猴年——楹联书法展”

首都博物馆猴年生肖系列展上的猴戏背景墙

本报记者  胡克非/文   卢  旭/图

春节是人们走亲访友、阖家团聚的时候。利用假期休息,人们可以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与文化的魅力。各地博物馆,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为前来参观的观众提供了一次内容丰富的新年文化之旅,希望大家能够在博物馆中体会传统文化,长见识、开眼界。

猴年特色展:猴年看猴了解传统文化

春节期间,由中国文物报社联合国内14家文博单位共同举办的名为“申猴朝岁——丙申新春猴文物图片联展”与观众见面。展览汇集200多幅文物图片,阐述了猿猴的自然属性,人与猿猴同为灵长的亲缘关系,以及猿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让人们了解十二生肖中猴代表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同期,南京博物院举办的“如意猴——南京博物院藏猴文物展”向公众开放,展览凭借南京博物院丰富的馆藏资源、借助社会广博的收藏力量,呈现了品类丰富、材质众多的猴文物。据悉,早在1年前,南京博物院就开展相关猴文物的征集,并鼓励公众广泛参与,拿出家藏的“猴宝贝”及其故事送进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此次展览的文物包括绘画、邮票、年画以及泥塑、玉雕、金属雕塑、瓷器、石雕、砖雕、木雕、牙雕、紫砂、漆器、古籍等,内容包括马上封猴、灵猴献寿、生肖猴、戏猴图、闹天宫等。这些文物从不同侧面诠释了中国传统猴文化,具有鲜明的民俗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展览取名“如意猴”,让观众欣赏猴文物的精美多彩,体会猴文化的丰富底蕴之余,亦寄托了“新年如意”的祝福。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大圣归来——文物上的十二生肖”特展中有150余件套与生肖有关的文物展出。其中,有着“微缩版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之称的清代十二生肖铜俑也在春节期间亮相。

黑龙江省博物馆在春节期间把“活猴”请到了展厅,不仅展出了倭蜂猴、熊猴、短尾猴、黑叶猴、猕猴等8只猴标本,还为观众们“请”来了动物园的4只可爱的小活猴儿——3只灰斑悬猴和1只环尾狐猴,让观众近距离感受猴子的生活状态和生活习性。

特色活动:让观众在博物馆“玩起来”

新春期间,博物馆不仅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展览,还有许多生动的社会教育活动。河北博物院开展“文博讲坛”公益讲座、“快乐学堂·节庆年俗喜乐汇”系列、第17期“小小美术家,快乐临壁画”等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可以在快乐中欣赏文物、感受博物馆的乐趣,让观众在展区中感受浓浓的年味。

河南博物院则将重点放在了讲座上,有“生肖传奇——猴年·猴趣·猴文化”“邮在中国——猴年邮票收藏与鉴赏”“宋城遗韵——汴梁灯笼与宋室风筝的传承与发展”3场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讲座在河南博物院举办,通过河南著名的非遗文化项目,为公众营造热闹吉祥、富有文化气息的春节氛围。围绕春节传统文化,河南博物院还将开展“博物馆里过猴年”“带走‘文物’过猴年”两项专题教育活动,让小朋友们在历史教室里写猴、印猴、剪猴、演猴,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山东博物馆在猴年春节期间启动了“山东博物馆里过大年”的系列活动,营造了一个“朴素、典雅、快乐、吉祥”的特色空间,展现春节元素,邀请传统艺人现场演示,让观众体验年俗韵味。观众可以在活动中,亲手体验木板年画、窗花、春联、苇子灯笼、面人等传统艺术的制作手法,可谓动脑又动手。

海外会场:全世界来凑猴年春节的热闹

如今,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时尚。农历猴年,海外的博物馆也适时地推出了有关中国猴年文化的展览,让海外华侨排解浓浓的乡愁,更让全世界了解中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近日举办了猴年特展,将展览分为“可爱”“群居”“毛发”“拟人的猴子”等单元,展出众多知名绘猴画家的作品,如江户时代画家狩野山雪的《猿猴图》、森狙仙的《秋山游猿图》等,还有平安时代十六罗汉像中的“第十一尊者”。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也正在依照每年传统展出十二生肖相关藏品,今年展览的名字叫做“猴子的把戏”,观众可以看到猴子吉利出现在各式各样的艺术品中。今天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在创作猴子时,若是有心,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灵感。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带有猴子元素的中国古代艺术品也同期展出,门类众多,总共包括绘画、陶瓷、金属和玉器等。观众可以看到唐代陶塑十二生肖俑、唐代褐釉猴柄杯、清乾隆时期青玉雕十二生肖、清代水晶雕双猴纹鼻烟壶和清中期玉雕双猴戏桃等。

责任编辑:王双(QJ0015)  作者:胡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