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童年是在物资较为匮乏的年代度过的。记忆中,每到腊月二十三糖瓜粘这一天,一大早,奶奶就从里屋捧出一个精致的大果盒,把里面的小盒子分别装满早已买好的杂拌儿、花生、瓜子、花生蘸、芝麻蘸、鱼皮豆等。这个果盒可是有来历的,是爷爷购买于解放前民国时期的北平东安市场,到我家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那年月,这个果盒是个象征,每当奶奶捧出这个果盒,我们一帮小孩子打开盒盖,分享里面的美味时,说明春节就快要到了,是年味儿最浓郁的一个道具,充满了喜庆的色彩。
果盒中,我对杂拌儿情有独钟。首先,杂拌儿的色彩最为丰富,有橙色的杏干,黄色的苹果脯和海棠干,红色的山楂条,紫红色的蜜枣,绿色的青梅和白色的冬瓜条等,五颜六色煞是诱人。对于我这个馋嘴猫儿来说,我最爱吃其中的杏干和海棠干,山楂条和蜜枣也不错,对绿青梅和白冬瓜条则敬而远之,这两样往往是临近正月十五,盒子里还有剩余。
当时,我凭借年龄小,眼明手快,尽挑自己喜爱的杏干和海棠干来吃,而我发现父母则尽挑选不受众人青睐的绿青梅和白冬瓜条。我一边心中暗喜没有大人跟我争食美味,一边不解地问爸爸,“你为什么爱吃青梅和冬瓜条啊?”爸爸和颜悦色地对我说,“这两样东西吃起来筋道,嚼着更有味道。”待我年岁渐长,稍解世事后,我才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也爱吃我最爱吃的那几样,只是他们想让孩子在春节过得开心,吃得尽兴,便专挑孩子不喜吃的几样杂拌儿拿来吃了。
如今的岁月,物质极大丰富。过年时,果盒里的内容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杂拌儿不但要选名牌,还只挑自己喜爱的口味买,除了花生、瓜子还增添了开心果和扁桃仁等。在父母的晚年,终于能在春节舒心地吃到最合自己口味的甜蜜——杂拌儿,不用像当年那样,打扫孩子的“剩余物资”。这要感谢时代的进步,由此更加珍惜今天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