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鬼吹灯”首创互动娱乐

2016-02-02 09:07 北京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触电-鬼吹灯”首创互动娱乐 新模式能否助推热门IP增值

IP已经成为影视、出版、游戏等多个领域的关键词,而针对IP开发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融入各种技术,给予用户不同的体验。其中,万娱引力近日举办的“触电-鬼吹灯”专场体验活动中,用户通过结合了沉浸戏剧、密室逃脱和RPG于一体的互动娱乐产品,可近距离观看演员表演,并与演员、场景进行互动、探索,欲借助参与性提升IP价值。

在体验者看来,“触电-鬼吹灯”与一度风靡海外的“沉浸式戏剧”十分相似。沉浸式戏剧的概念最早起源自英国,近年来在国际上十分流行,它打破了传统戏剧演员在台上、观众坐台下的观演方式,演员在表演空间中移动,观众也可采取更随性的观看方式甚至参与其中。而观众根据观剧视角和所追随的演员不同,所观看到的剧情也会呈现出相应的不同,同时观众的每次参与都能得到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

与沉浸式戏剧相类似,作为一种互动娱乐模式,“触电”与不同的IP进行嫁接后,形成沉浸式的真实娱乐互动。以《鬼吹灯》“触电版”为例,用户可以跟着“胡八一”、“王凯旋”等剧中经典的角色一起,到通过技术手段搭建的一个地下墓穴世界里,跟着主角们一起探墓,在1个小时的体验里,没有座位,在预先选好的角色里,观看演员们近在咫尺的表演,同时也跟着演员一步步进入角色、浸入剧情,并能根据触电开发的线上社区找到独一无二的线索提示,完成任务。一位参与《鬼吹灯》触电测试版的用户表示,“体验感觉很真实,像是摸到鬼了”。此外,另外一位选择正派角色的用户在完成体验后表示,“还想再来一场,试试反派角色”。

万娱引力创始人周箫表示,“触电-鬼吹灯”历时两个月的制作周期,可满足一天7场的演出频次,现阶段正在与商圈、主题公园进行接触,未来会将“触电”系列与这些场所相结合。此外,据“触电-鬼吹灯”联合创始人金泰介绍,“触电”的特效研发费用并不是一个小数,“我们杜绝五毛特效,让用户体验国内未曝光过的全新技术,其中‘触电’视觉设计师是指导过奥运会开闭幕式灯光及视效的沙晓岚,著名音乐人莫西子诗也会为‘触电’创作专属音乐”。

目前人们对IP愈发重视,一方面由于IP所开发出的各种产品能产生协同效应,引发更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能基于对不同领域的开发,挖掘更多的潜在受众。在周箫看来,IP必须要存在庞大的粉丝群,进而才能将固定的粉丝群转化为粉丝消费。

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拥有较多的受众和粉丝群并不代表就能保证每个IP开发都能成功,失败的也不在少数。在业内人士看来,IP的开发需要结合每个产品的特点,同时现阶段人们愈发关注互动性和参与性,通过将互动娱乐体验融入到IP开发中,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激发更大的市场价值。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IP均适合进行互动娱乐的开发。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作者:卢扬 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