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面转租 京城艺市无奈一景

2016-01-21 07:53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曾经名声在外的艺术市场 经营字画商户关门渐多

这些天京城气温持续走低,寒意一阵紧似一阵。不过,更冷清的,是那些名声在外的艺术市场。

1月19日上午10时已过,潘家园旧货市场的固定摊位有一半以上还都空无一人。紧邻的书画长廊内,每个只有两平方米的隔断也空出好些间;而位于和平门附近的琉璃厂文化街上,即便大中午也没几个人停留,而且,好几家装修讲究的字画商户还挂出了“招租启事”。曾经熙熙攘攘的京城艺市,在这个寒冬里备受煎熬。

琉璃厂东街1号,一处经营场所大门紧闭待租,不少老街坊搬来小凳在门口晒太阳。

现象

书画遇冷,邮币走俏

41岁的贾华瑞这几天都在反复掂量同一个问题:是继续留在人气越来越低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卖画,还是趁着回安徽老家过年,把这些年攒下的生意也捎回去?在北京闯荡的十二年里,遭遇过欠款要不回来、高买低卖的赔本买卖,他都扛了过来。然而,这个冬天他实在有些招架不住了。“以前两三百块拿货,三四百卖出去;现在拿货都得四五百块,还没人来买了。”他前两年还盘算再攒些钱就到琉璃厂租个门面,理由是那里更为“高大上”。

然而,那边的日子如今也不好过。午后阳光投射到琉璃厂东西街两旁的仿古建筑上,里面偶有店家探出头往外瞅上两眼,然后又缩回去了。就连往常被当作一景的“路边揽客进店买画”都消失了。不仅前来的访客少,连一些商户也在陆续退出。在琉璃厂西街尽头的南柳巷,紧邻的两家门店都贴出了“铺面招租”字样。无独有偶,离此不远的一家打着“美术馆”名号的店铺也在招租。边上一家做宣纸生意的老板说,以前这里总有不少人来买卖字画,“价格还不低,好几千块。最近人少了。”

与书画买卖不好做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这个市场里一直以“小弟”形象示人的邮币杂项,最近意外地火了。尤其伴随新一轮“猴票”首发即价格飙升,人们对邮票、钱币等杂项的收藏热情再次被点燃。亚洲最大规模邮币卡市场——马甸邮市就迎来了好运道,一位摊主说他一天的进项能撵上去年初的半个月。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