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
“我的裤子改变了世界”
大卫·鲍伊那双妖媚的眼睛似乎注定了他的一生将成为时尚的“宠儿”,鲍伊在14岁时和好友乔治·安德伍德为了一个女孩发生激烈争吵,愤怒中乔治误伤了鲍伊的左眼,导致鲍伊左眼括约肌损坏,意味着他的左眼瞳孔不再对光线产生反应,将永远呈放大状态。但两人的友情并未因此破裂,鲍伊后来组建乐队时,乔治担任了吉他手。乔治后来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业插画家,并为鲍伊制作了早期最著名的三张专辑的封面以及海报。
当鲍伊成为巨星之后,受伤的眼睛反倒成为最显著的招牌之一,和他的造型设计完美搭配。鲍伊的眼睛本身是很浅的蓝绿色,左眼因为反光不同,总是显得与右眼颜色不一样,而且常常是略现棕色,结果被狂热的歌迷们称为“金银眼妖瞳”。2004年,鲍伊在挪威奥斯陆演出时眼睛再次受伤,被一根棒棒糖击中。
大卫·鲍伊不仅仅是一位摇滚巨星,也是时尚的一种符号、一种信仰。鲍伊曾说:“我的裤子改变了世界”,几十年来,他引领着时尚潮流,就像《时代》杂志给出的评价:“在许多方面,鲍伊就代表着时尚的本质:总是有别于当下,永远进化着。”虽然鲍伊自己坚称对时尚不感兴趣,只不过希望自己的音乐“看上去和听上去一个样”。
鲍伊从令他中意的一切事物中汲取灵感,然后与其他艺术家合作将其变成现实。鲍伊是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粉丝,他曾写了一首名叫《Andy Warhol》的歌送给偶像,后来,他又在美国艺术家巴斯奎特的传记片《轻狂岁月》中,出演了沃霍尔本人。据说,片中他所戴的银白色假发,就是沃霍尔的私物。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也是他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他的那首《Space Oddity》,就受到了电影《2001 太空漫游》的启发。鲍伊还将乔治-奥威尔的经典名著《1984》作为专辑《Diamond Dogs》的创作灵感,在这张专辑中,鲍伊几乎包办了所有乐器的演奏。
或许是因为母亲曾担任过影院领位员,鲍伊对于电影也是情有独钟,虽然他的演技平平,但还是出演了近30部影片,很多大导演是大卫·鲍伊的粉丝,所以,鲍伊不用担心没有“片约”。拍摄了《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的导演诺兰曾在其经典悬疑电影《记忆碎片》中使用过大卫·鲍伊的音乐《Something In The Air》。大导演马丁·西克塞斯的电影《基督最后的诱惑》中,鲍伊扮演了杀死基督的罗马执政官。
家庭
给八九岁的孩子念奥威尔、看《发条橙》
生活中的大卫·鲍伊也曾经“雌雄难辨”,早年的大卫·鲍伊曾宣称自己是同性恋,可是他之后又结了两次婚,并生有一子一女。
1970年,鲍伊与20岁的模特兼演员安吉拉·巴纳特结婚,这位时髦有个性的美国姑娘成为鲍伊生命中的主宰,她不仅是最先关注鲍伊音乐才华的人之一,更充当了丈夫的造型顾问,让鲍伊一鸣惊人的红发造型就是安吉拉极力推荐的。安吉拉鼓励丈夫纨绔到底,而两人的样子在当时也足够另类。有趣的一幕是,1971年,两人一起出现在安迪·沃霍尔在纽约的工作室,沃霍尔看到的是鲍伊留着棕色披肩长发,脚穿玛丽珍鞋,头上的帽子耷拉着帽檐,法兰绒长裤裤口宽大得不可思议;而一头短发的妻子安吉拉看起来则更强悍,更像男人,沃霍尔当时还称赞鲍伊的鞋子很漂亮。
安吉拉·巴纳特与大卫·鲍伊1971年生下了儿子邓肯·琼斯,邓肯·琼斯凭借《源代码》、《魔兽世界》等电影而成为目前在好莱坞冉冉升起的一位导演新星。
邓肯·琼斯的降生地是在英国肯特郡的贝克汉姆医院,他的降生让鲍伊写下了歌曲“Kooks”,1980年大卫·鲍伊与安吉拉离婚,鲍伊坚决要求亲自照顾儿子,用75万英镑买下了儿子的全部监护权,带着儿子来到纽约。1995年邓肯·琼斯从美国俄亥俄州Wooster艺术学院哲学系毕业,结果为了追求一个姑娘,这位自称是“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的青年转到了纳什维尔的范德堡大学,直到以AI人工智能为题拿到博士学位,之后又去了伦敦电影学院。因为不愿意总被称为“大卫·鲍伊的儿子”,18岁时他决定使用邓肯·琼斯这个名字。
鲍依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堪称另类,他和儿子一起和《星战》玩偶拍摄停格动画,带他到《魔幻迷宫》的拍摄现场玩,还在儿子八九岁的时候每天为他念两个小时的乔治·奥威尔,给儿子看充满暴力场面的《发条橙》,自己还坐在旁边,一边看一边给儿子当解说,他还带儿子去看《2001太空漫游》。正如邓肯所说:“我是被以很古怪的方式抚养长大的。”
邓肯成为导演之后,第一部电影《月球》就被很多影评人联想到了《2001太空漫游》。邓肯·琼斯用科幻的外表,讲述了一个和亲情有关的故事,结尾字幕写着“谨以此片献给所有的父亲”,含蓄地送给父亲“大卫·鲍伊”。2009年《月球》上映,久未露面的鲍伊,出现在纽约翠贝卡电影节为儿子站台。
大卫·鲍伊的第二任妻子是来自索马里的超模伊曼,两人1992年在佛罗伦萨结婚,儿子邓肯·琼斯担任了伴郎。
伊曼和大卫·鲍伊是在洛杉矶遇上的,之后不久她旅行到了巴黎。谁知道刚到酒店,打开房门,就看到房间里堆满了她最爱的栀子花,花里的卡片上写着鲍伊的名字。鲍伊生前说,他第一次看见伊曼,就知道她会成为自己的妻子。
结婚后,两人定居在纽约,伊曼2000年生下了女儿,一家人严密地保护着家庭的隐私,甚至很少去餐馆吃饭,就是为了躲开狗仔。鲍伊是居家男人,平时在家作画,辅导女儿做功课;或者到佛罗伦萨欣赏他钟爱的文艺复兴画作,时不时也逛逛书店。有时也会去伦敦度假。
大卫·鲍伊曾经在1965年,因为重名问题,花了好几个星期考虑新名字,甚至叫过汤姆·琼斯,1965年9月16日,他正式改成大卫·鲍伊,鲍伊这个名字来自他喜欢的一种名叫“鲍伊”的美国刀具,伊曼后来还在他的脚踝上帮他文了一把鲍伊刀的图案。
生死
妻子哀悼“我爱你至死”
2004年的时候,大卫·鲍伊曾因心脏病突发不得不缩短巡演行程,当时已有媒体准备写讣闻,而大卫·鲍伊确实在那之后,开始了其隐退生活。但在2013年,大卫·鲍伊却推出了新专辑《The Next Day》,名声和死亡是这张专辑的主题。在《The Next Day》里他唱道:“我还活着,一息尚存。我的身体等待腐烂于圣树之上。”专辑中,他还唱道:“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我是先知,但也是一个骗子。”
2002年接受访问时,大卫·鲍伊曾说:“我这一生只处理相同的主题。我所选择的文字与主题都与孤立、离弃、恐惧、焦虑有关。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意识到死亡终将来临这件事,可以是横亘在个人面前的一座大山,但也可以让人的视野更加明晰。”
关于大卫·鲍伊的去世原因,其官方声明并未明确,只是表示在与癌症抗争了18个月后逝世,鲍伊在家人的陪伴中逝世,希望大家在这一悲伤的时刻,尊重其家人的隐私。声明中并未透露鲍伊的具体病因,也未曾透露鲍伊有何遗言。在1月8日也就是鲍伊69岁生日之际,他发行了自己的第25张专辑《Blackstar》,专辑用一首十分钟的歌曲作为开场,这首长歌阴郁、复杂、让人心慌。有人曾把它解释为鲍伊为IS暴行所愤而写,但是这一说法被大卫·鲍伊在生前所否认,在乐评人看来,歌曲中关于死刑、下跪、天使坠落、黑星出现,可能只是鲍伊的一场漫长的噩梦、一个幻象、一次对死后世界的臆想。
2003年,伊丽莎白女王曾欲授予鲍伊爵位,但鲍伊拒绝接受这一荣誉。他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接受这种类似的东西,我真的不知道它的意义所在,反正它不是我人生为之奋斗的目的。我最骄傲的是,我影响了流行音乐的语汇,这件事难以忽略。身为一个艺术家,这是最能满足自我的事情。”
大卫·鲍伊去世后两个小时内,伊曼的twitter上就收到了2000多条安慰她和家人的信息,但目前,伊曼对这些信息未加以评论,而在其之前发出的消息中,她曾写道:“斗争是真切的,对于上帝来说,他也在斗争中。”“有时候,你只有在失去后,已成回忆时,才会真的知道他真正的价值”。
伊曼还发了很多老照片,以纪念鲍伊的69岁生日,她写道“我爱你至死,我今晚会在天空与你相见,生日快乐,鲍伊先生。”“生日快乐,那个坠落到地球上的人,永远的鲍伊”“生命不是避免瘀伤,而是收集伤疤,以证明我们曾经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