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忧心生态破坏
《青蛙》用荒诞的形式探讨了人类正在面对的环保问题、政治问题以及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观众对《青蛙》的观剧反应反差极大。在一部分观众带着一头雾水走出剧场时,另一些观众却赞扬“《青蛙》是中国的《等待戈多》”。“荒诞”并非人见人爱,可一旦感受到了《青蛙》中的荒诞,便走进了一个蔚为壮观的超现实世界,在那里,我们可以用在现实中不可为的荒唐办法解决地球上的环保问题,延续人类的发展;我们因此而对自己身处的现实世界有了更为真切的忧虑。
过士行写“青蛙”时,在向贝克特致敬。可《青蛙》不是《等待戈多》的翻版,它似与现实世界紧密贴合,却又有着延伸至现实之外的对人生未来的深层隐忧。“其实我怎么想没关系,你们能看出多少,能感受到多少都可以。”过士行说。
“这个戏的写法属于观念戏剧,它纯粹是写观念的。2005年的时候,日本新国立剧场举办演出季,他们在中国寻找剧作家。他们要找一个能对当下发言的作家。我写的《青蛙》这个戏是多义的,它表现了我对未来的担忧,表现了人类对自己生存环境的破坏。”
过士行独创台词变奏
对于剧中不断重复的“台词变奏”,过士行说:“有一个法国音乐学院的院长在看过这个剧的法文剧本后问我,你是不是学音乐的。我说我不是学音乐出身的。他说,你剧中台词循环的办法和音乐作品表达主题的手法是一样的,达到这种效果很难。”这种不断重复的“台词变奏”是过士行的独创,也是《青蛙》最令人难忘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