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学之火”还需添“燃料”(2)

2015-12-24 08:43 文汇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刘慈欣摘得世界级科幻奖项“雨果奖”引业内热议

wh15122400900202
同名电影《三体》预计明年上映,演员张静初饰女主角叶文洁。

周边产业能否反哺科幻文学仍是未知数

今年《三体》所引发的震动已经扩散到科幻电影、游戏等产业,《三体》同名电影预计明年上映。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在今年出版的《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一书中表示,科幻电影看上去是娱乐性的,但骨子里是严肃电影,是哲学和宗教电影,是在西方深厚的科学、工业、人文和哲学基础上产生的。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与其讲人们对国内科幻电影的看法不甚乐观,毋宁说是文学创作这一产业源头离业内期待仍有落差。科幻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岩坦率地说,截至目前,中国科幻原创力还不足以成为科幻产业大厦的地基,“量不够,质也不够”。他谈到,国外科幻产业主要包括图书、电影、游戏、主题公园4个方面,与咨询、设计、科技创新等领域也有交集。但中国的现状是,图书出版业还没完全发展起来,其它行业差得更远。

可以说,这个时代科幻产业所兼有的光荣与不足,依然横亘在年轻一代作家面前。作为创意密集型文学,科幻小说的“烧脑”程度在类型文学中尤为突出。国外科幻文学之所以是成熟的类型文学,与其工业化发达的社会环境和全产业链带动不无关系。姚海军说,美国等国家的科幻产业的利润重心早已从出版转移到影视、游戏领域,而国内还处在以出版为中心的阶段,国内科幻文学创作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许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