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现场。
新闻链接
观看感受
话剧《危机公关》首轮演出从10月24日至11月13日,12月2日至3日,共计25场。自演出以来,场场爆满,业内专家和观众反应热烈。
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如此评价该剧:“2小时20分钟的演出,非常成功!这个戏确实是正义的审判、良心的呼唤。结构好,残疾人戴望远所代表的力量让在场观众印象深刻。许达年内心的忏悔、对善良的渴望随着故事的发展越来越强烈。楚万里设计巧妙。此外,对待残疾人的态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虽然残疾人身体是残缺的,但他的心灵却是高尚的。”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评论,这是一个超越了残疾人题材,关注人生和民生,关注社会的非常有意义的一部戏。是真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写人民、为人民、表现人民、服务于人民的作品。戏的价值和基础都很好,主题很深,是符合习主席所要求的有力度、有温度、有审美、有理想的好戏。剧中的戴望远虽然是个盲人,却戴了一副看不见的“显微镜”,把人生、道义、正义看得最远、最珍贵。戴望远是整个戏的精神制高点,他身上的人性,人道主义特别光辉和耀眼,是戏的精神领袖,是他在引领观众前行。他是受害者,在几十年之后顽强自信地生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人们的尊重。一个人失去视觉,往往嗅觉等器官补偿更灵敏。
北京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著名戏剧评论家杨乾武说,这部戏是近年来他看过的话剧中为数不多的精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样的话剧是真正的好话剧。
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在剧场留言簿上写下热情洋溢的观后感。有两位老者(分别是大学教授和中学校长)共同写了一份《危机公关》观后短评:“《危机公关》是一部好话剧。主人公心理活动刻画深刻,演示了高尚与邪恶、诚信与伪善、正义与罪恶之间的斗争,展示了三位残疾人的高大形象和优秀品质,让我们为它点赞!”
师大二附中李天一(高中生)写下:《正义会迟到,良心不掺假》的感受。他说:“话剧《危机公关》难得的是演员很认真,念词发声、肢体表情都很到位,舞台布景虽然极简,却能巧妙变换应对每一幕场景。故事本身充满了一环扣一环的戏剧冲突,本该忧伤的人活得正直而乐观,本该快乐的人却背着良心的债,用一生赎罪,剧情十分紧凑,开放式的结局给了观剧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采写 京华时报记者 文静 通讯员 霍然 苗田晋 图片 京华时报记者 王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