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并不只代表终点,也是另一个起点。转眼间,为期三个月的第三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即将落幕。自8月以来,第三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举办包括多个领域的特色文化活动,不仅让市民便捷地体验各种形式的文化消费,也让企业借助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的活动平台展现自己的魅力,将文化与日常生活接轨,为整体产业下一步的发展增加动力。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3季度全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2643元,同比增长9.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2933元,同比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804元,同比增长4.3%。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北京的文化消费可圈可点。
“8·8”主题日提前掀起消费热潮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文化消费在北京市的消费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重达13%,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同比增长13%,而文化消费在全市服务性消费的内部结构中,仅次于交通消费和教育消费,位居第三位。且有数据显示,目前北京文化产业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使得众多文化企业和专业人才纷纷前来北京寻求发展。
本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共举行了十大专项活动、十大展销板块和16区县惠民文化消费专题活动,内容涵盖了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网游、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等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门类,汇集众多海内外的优秀文化企业和文创产品。除以往常设的活动项目外,本届惠民文化消费季还举办了2015五棵松体育文化消费季、2015原创设计嘉年华等活动,此外还融合了“京津冀一体化”、“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热门话题,举办专题活动。
颇受各界好评的是,在第三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正式开幕前,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组委会创新性地推出了“8·8”惠民文化消费主题日活动,整合北京的市场要素,以线上结合线下的方式为市民带来一场文化盛宴,数据显示,整个“8·8”惠民文化消费主题日活动共发放各类优惠券490万余张,免费券、代金券优惠总计近千万元,并有125.16万人次访问了活动官方微信平台,线下活动现场总计向市民发放实体“文化大礼包”近5万份,此外市民通过BTV生活频道的电视“摇一摇”活动领取到各类活动优惠券5万余张。
历时三个月多品类活动齐惠民
第三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由北京市文资办、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北京市文物局主办,北京市旅游委、北京市发改委等17个委办局和16区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在继承前两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举办经验的基础上,本届消费季秉承“消费文化·品味生活”理念,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节俭务实、惠及市民”为原则,坚持惠民主旋律,催生消费新动力,进一步在全社会范围内培养文化消费理念,引领文化消费意愿,激励文化消费行为,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作为北京市文化领域的品牌性活动,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因得到市民的认同,整体活动时间也逐届延长,从首届的一个半月、第二届的两个月,延长到本届三个月的活动时间,包含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吸引大量市民前来参与,而前两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在总计三个半月的活动时间里,也吸引了6400万余人次参与,实现消费额154亿余元。之所以能吸引到大量市民的参与,与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不断丰富各个领域的文化活动,同时也创造更多便捷的体验方式有密切关系。
从事财务工作的宋女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我是在去年一次看演出的过程中了解到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且所举办的活动恰好满足了我的消费需要,我随后对消费季就一直较为关注。而今年的第三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内容更加多样,所涉及的领域也更宽,有很多新意,不仅能体验多元化的高质量文化产品,且价格方面与市场相比也普遍偏低,让文化融入我的日常生活”。通过观察第三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的各种活动,每个活动的关键词均包含“惠民”,无论是电影票、演出票,抑或是特色文创产品。
随着互联网等渠道深入千家万户,为期三个月的第三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也积极拓展多种渠道让消费者在体验文化产品的过程中有更多选择,比如通过微信等平台及时传递活动信息,或是发送特价票,甚至还可以直接在线上体验拍卖等,激发消费者对文化消费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