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晏荧:人偶宅神

2015-11-26 11:11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人偶 宅神

第一次看到朋友转发的陶瓷人偶照片时,一对上她的眼睛,不自禁打了个激灵,被她眼神里浓密的悲伤电到,就好像有人给她注入了灵魂。

做出这些人偶的人叫胡晏荧,一个颜值爆表的80后大美女,却日复一日对着一门听上去冷硬生僻的手艺——陶瓷球型关节人偶,修炼成女宅神。

29岁之前的人生里,胡晏荧一直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本科在人大念中文,大学毕业后突破千人重围考进银行,留在了北京。结果一年多后交违约金从银行辞了职,跑去英国学了摄影,回国后当过一线媒体摄影师、知名独立杂志编辑,还待过演艺公司、出版社等等。

可是她干一行恨一行。29岁那年第五次辞职后的崩溃夜晚,胡晏荧破釜沉舟地决定: 瞒着父母,带着一点点积蓄,只身一人去景德镇。

放下所有,她以一腔孤勇把自己放逐到景德镇的小村子里,一点点沉入人生的谷底,用三年时间成长成一个手艺人。她说:“手工艺是世上最正直的行业。一旦找到了作为匠人的自信,就不再有恐惧了。”

语录

“不是打心眼里认可的事,是不可以做的,否则,人会长出鬼鬼祟祟的气质,然后一辈子就完蛋了。”

“手工艺是世上最正直的行业。一旦找到了作为匠人的自信,就不再有恐惧了。”

“未来没有蛰伏的奇迹,‘因’永远握在自己手里,而‘果’,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能代为品尝。”

“那段终日劳作、沉默寡言的独处时光对我而言弥足珍贵,仿佛我避开了所有人,去了我自己的世界尽头,那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面蒙尘的镜子,我所做的事就是一点一点擦去上面的灰尘,然后终于看清了自己的样子。从此我再不用任何人告诉我我是谁、该往哪里去。”

拉坯机上的泥团

2012年2月春节刚过,在一年中的第五次辞职后不久,我打定主意要学做陶瓷球形关节人偶。

于是带着小学时两期美术兴趣班的一点美术基础、仅限于日用杯盘碗盏的陶瓷知识,我一个人去了景德镇。

从零开始到现在,转眼就三年半了。

刚去景德镇时我在陶瓷学院新区附近的小村子里住了几周,租了一个空荡荡的房间,和两个女生合住在一起。下街村没多少户人家,村口是一片草莓地,村子后头就是山。

那一年的冬天又阴冷又漫长,虽然已经是三月了,但还是春寒料峭的,整日下雨。村里的夜晚来得特别早,一过九点就静悄悄的,也难得见到月亮。

我不知道具体要如何开始,就每天晚上裹着被子坐在三楼的窗前,四周一片漆黑,只有天空微微亮,山川的轮廓清晰可见,山里有一盏长明的矿灯,我每天都会在黑暗中久久地注视它,觉得自己身处世界的尽头,既疑惑又安全。

几周之后天气转暖,我又得知老校区周边有雕塑瓷厂和老厂,是做东西最方便的地方,就搬到了那附近。

我搬家之后就总是去两个厂里闲晃,每天都去一位修坯的师傅那里看他修坯,一看就是一上午,几天之后他问我是不是想学拉坯修坯,我一时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就真的跟着他学了起来,一学就是两个多月。

拉坯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体力活儿,那也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月,在日复一日枯燥繁重的揉泥、找重心的过程中,精疲力竭的身体却给人安心的感觉,我涣散的精神也和拉坯机上的泥团一样,一点点向重心汇聚。

那会儿最开心的时刻就是每天傍晚收工之后爬上作坊的小矮墙,看着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心里无比踏实。我不擅长与人合作,在人际交往中也很被动,协作型的工作对我来说很吃力,我想我应该要做一件自己能独立完成的事情。

责任编辑:王健岚(QN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