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复兴“诗教”传统(2)

2015-11-24 08:49 北京娱乐信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给孩子的古诗词》叶嘉莹复兴“诗教”传统

002544358

不进行引导式解读

叶嘉莹在《给孩子的古诗词》序言里说:“不做价值和思想、意识形态的考核标准,对诗词的解读在这本书中没有加入,这很重要,任何人对诗词的解读都有可能歪曲作者原本的意思,不如不去解读,把解读的工作交给读者自己去读,读到什么指示和感悟,都是你自己的,而不是任何人引导你的。”

确实,打开《给孩子的古诗词》,它不同于大众化的《唐诗三百首》,直观感觉就是干净。直白地说,书里没有任何能吸引孩子们眼球的斑斓色彩,也没有拼音标注,更没有白话文的诗词解释。相反,整本书都是纯粹的简洁,仅一首诗词,配以几笔简单白描国画,剩余的就是大量的留白。

这样没有任何解释的书就像是一本古诗词版的“秘密花园”,简单通透,等待着孩子们为其填充图色,等待他们描绘属于他们的青山绿水和千古长情。

追求的就是质朴

曾经,孩童记忆里的诗词中的青山绿水和千古长情,大都是被老师赋予的。老师把识字和释义一并讲给孩子,之后是一次次的背诵,长久下来,已成习惯。这样看来,以前与其说是学习古诗词,不如说是进行一场又一场记忆力训练。

然而,孩子不是复制品,更不能让他们成为复读机。诗歌是美妙的,无论什么感受只有孩子、读者本身才能真实体会。《给孩子的古诗词》就是保留诗词本身古朴的样子和清淡的味道,浓墨重彩似乎也不符合它的气质。大概正是这样的真实质朴,最直接和最赤诚的情感,才最容易碰触孩子们的心。

《给孩子的古诗词》之所以如此设计,也是相信孩子们通过直接感受和自我查阅资料,可以理解他们世界里的诗词歌赋,那时,理解诗词就不再是简单的记忆性学习,而是能和前人同频率心跳的赏读了。

大人也能“再回首”

一些大人看到这本书,可能会惊叹书中竟没有一字解释。其实倒不如说《给孩子的古诗词》是给大人们一个再回首的机会。遥想孩童年代,许多诗词都被背诵下来,但问起含义却全然不知,即使在生活中明明遇到了此情此景,或是什么世事变幻,也不能及时运用前人的智慧。借此机会,大人们不如和孩子一起来学习一番,通过《给孩子的古诗词》重温当年,来一场返璞归真的自我教育,发现“再回首”一如“初见”。

如果大人与孩子同步学习,也要注意对孩子的想法不予施加过多限定,毕竟他们与诗词是首次相遇。《给孩子的古诗词》绝不是强加给孩子定性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自能感受在这其中的兴趣和心境。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武祉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