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晃荡的青春》 [日]东野圭吾 著 代珂 译 南海出版公司
中等生也有出头日
东野是一个中等生,一直在很差的学校上学,但是他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他对自己认定的事情有一往无前的毅力,复读时,他坚持每天早晨跑步,每天晚上做八十个俯卧撑。东野后来离开稳定的公司,选择自由职业,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坚守。他从1985年出道,很长时间书都卖不好,1999年的《秘密》才开始畅销,一直到2005年以《嫌疑人X的献身》获得直木奖,才算功成名就。
东野绝对不是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但是一个“好”学的学生,他爱好广泛,对感兴趣的事情会没命地学。正是在轻松自由的成长环境中,东野圭吾培养了诸多爱好,这些爱好和经历也成了后来他作品里取之不尽的素材。而乱七八糟的校园生活让东野圭吾接触到社会的不同方面,写出了自己的校园推理特色。
东野圭吾也将这段自由独特的时光视为人生最宝贵的经验,“我把青少年时期所有的快乐的部分写成了《我的晃荡的青春》”。从一个不学无术的“废柴男”反转成一个“推理大神”,东野让我们看到了一条不同的人生路。他父母不懂教育学,单纯为了省钱就随便送他上一所学校;学习上也没有给他过多的压力,考不上大学就当学徒也可以。反而歪打正着,东野圭吾从普通学生成长为推理大师。成长路是不可能简单复制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让心灵自由成长,在晃晃荡荡中汲取养分,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为此不懈努力。
黑泽明,北野武,岛田洋七……看看他们的回忆录,原来——
他们都曾是废柴
不少日本人艺术家小时候都是不成器的。
大导演黑泽明的回忆录《蛤蟆的油》里把自己写得好像弱智,他是最小的孩子,智力发育偏晚、经常受欺负,运动神经为零,一米八的大个子连俯卧撑都做不了一个,在父亲的要求下练习了剑道、游泳等以后,别人还是觉得他女里女气。成年以后看反映弱智儿童的影片会莫名其妙地忧郁,产生心慌、恶心,甚至会呕吐等生理反应。因为自己小时候就和那些儿童一样。
著名相声演员岛田洋七在《佐贺的超级阿嬷》回忆了自己寄养乡下的时光,穷且快乐着。岛田洋七的父亲因受核辐射而死去。母亲因无力抚养,只好将年仅八岁的岛田洋七寄养到佐贺乡下的外婆家。虽然极度艰苦,岛田洋七学习也不咋的,但是外婆总是很乐观。岛田把成绩单拿给外婆时小声说:“对不起,外婆,都是一分或两分。” 外婆说: “不要紧,不要紧,这些加起来就有5分了。”“啊,成绩也可以加起来吗?”“人生就是总和力!”外婆断然回答。
大概是宽松的教育环境、自由的成长,才能保有一颗坦诚的赤子之心吧。他们在晃荡的日子里获得了极大的乐趣,同时依然保留了生命力和想象力,虽然这在青春时期往往表现为破坏力 。
北野武的最新自传《北野武自述:无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讲述了如何从一个贫民区的孩子成为艺术家的历史。北野武从小浑浑噩噩不知所谓,他学习不好,打架倒是不服输,小学时候就拿着板砖把学校霸王的脑袋打爆,再大一些一对四和黑社会的人对打。北野武说:“我有个好斗的灵魂。本来我就是个不服输的人,为了达到最微不足道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我讨厌失败,也讨厌屈居第二……总之,在任何冲突下,我永远选择跟对方拼个高下。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坏蛋!” 还有更“疯狂”的,1994年8月的一个深夜,北野武骑着重型摩托车撞上了路边的防护栏,造成颅骨破损,面部严重损毁,面目神经受损。他的老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大骂:“要撞也不撞好一点的车!”这些热血经历后来化用到他的电影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