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文化】“戏痴”董志敏:用生命追求文艺

2015-11-11 10:1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乡贤文化]“戏痴”董志敏:用生命追求文艺

在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诸葛营村,有一位年过花甲的戏曲发烧友——董志敏。她13岁登上戏曲表演舞台,从一位戏迷发展到“星火艺术团”的带头人。她爱戏成痴,60多年来从未停止戏曲学习的步伐,真正做到了在戏曲艺术道路上“活到老学到老”。

从戏迷到戏剧团的掌舵人

1949年8月,董志敏出生在大兴区的一个普通村庄,自幼喜欢戏曲的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戏迷,13岁便登上舞台,出演过秦香莲。

zzxcfb20151109011
董志敏向记者展示她演出用的行头。千龙网记者 张志兴 摄

据董志敏回忆,小时候村子里只要有演出她就一定会跑过去看,最喜欢看的就是《杨八姐游春》,虽然当时的她小学都没毕业,但每次都会被剧情感动的流泪。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她的心中就种下一个戏曲梦:有机会一定要办一个戏剧团。

创立戏剧团的梦想终于在2000年有了发展,剧团的第一批“演员”,就是董志敏身边年岁大妇女和打麻将的村民。董志敏把这些人组织到自己家中唱歌、跳舞、唱戏。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村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文艺小分队中。

眼看自己的文艺小队规模初现,董志敏却并不满足。2005年,她考上了北京的一家艺术团,开始了专业的艺术学习生活。

2008年,董志敏从艺术团毕业回家,此时的董志敏决定要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文艺团队,团队的名称就叫“新农村星火艺术团”。谈到艺术团的名称,董志敏称,这是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为的就是通过这个艺术团,能够“让大家伙一块能有活动的地方”。

董志敏对新农村星火艺术团的定位是:以戏曲为主的一个综艺团队,目标是弘扬国粹和传统文化。 

为剧团发展不惜押上全家的房子

艺术团成立之后,董志敏面临的困难也接踵而至,首要难题就是艺术团找不到合适的固定活动场所。董志敏跟老伴儿田万荣商量,把家里的一间房子腾出来,简单装修后,艺术团活动场所的问题圆满解决。

zzxcfb20151109013
董志敏向记者讲述她这些年追求文艺的故事。千龙网记者 张志兴 摄

作为新农村星火艺术团的带头人,建团后董志敏继续扩充团队人数,通过报名的方式从外村招募部分艺术爱好者,团队人数一度达到30多人。随着艺术团的人数增加,艺术活动场所的承载能力问题再一次出现,团成员的活动场所太小问题如何化解?这次,董志敏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自家新建的十几间房子拿出来供艺术团免费使用。

对此,董志敏的老伴儿田万荣没有任何异议。董志敏说,老伴儿田万荣是老党员,对于自己的决定,老伴儿一直很支持。

事实上,老伴儿田万荣对艺术团的支持还不仅于此。田万荣开了一个小店,建团以后,艺术团的服装道具,音响设备等各种开销全都来源于小店的收入。几年来,剧团的的排练,演员的吃喝费用等也都是董志敏来支付。为了节省开支,董志敏跑遍各个小商品市场“淘宝”,自己缝制服装、道具等,戏剧团的很多道具,都是经过她的巧手打扮用作演出的。

然而,董志敏对剧团所做的一切却引发了女儿的不理解。房子被占用,女儿回家后都没有睡觉的地方。女儿本想把家里空余的房子对外出租,一年能有4万元左右的收入,对此董志敏直接将前来看房的房客拒之门外。董志敏说,由于自己的反对,女儿很长时间都不回家,董志敏说,她对此感到非常难过。

多年努力终圆“唱大戏”梦

艺术团建立以后,董志敏认真地教团员们练习“唱念打坐”四功,培养团员熟练“手眼身法步”五法。董志敏深知,团员们只有将这些必备表演技巧和基本功练扎实才能登台表演。

zzxcfb20151109116
董志敏在舞台上饰演的佘太老君形象。北臧村镇供图

董志敏曾经在北京城乡艺术团演出,对唱戏的一颦一笑、一妆一容都要求严格。在给演员上妆前,她总会自己先化妆看效果。

多年来,董志敏对艺术团的奉献没有白费,2010年,董志敏的艺术团被大兴区评剧选拔赛评为二等奖;2012年董志敏被大兴区宣传部授予“文化带头人”……

2012年,艺术团排练评剧《杨八姐游春》,戏中25个角色需要用23个演员去演,整场戏耗时两个半小时。对于剧团来说,这场大戏是对他们能力的考验。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八姐游春》成功的登上了舞台,还应邀到几个村进行了演出,这场戏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很大成功,也圆了董志敏唱大戏的梦想。

梦想实现了,可是董志敏对戏曲追求的脚步并未停歇。在她60岁的时候,还专门拜师学艺学了变脸。2012年通过老师的帮助,她又掌握了喷火这门表演艺术,使川剧,变脸、喷火等表演在舞台上达到了完美统一。

zzxcfb20151109015
董志敏在舞台上表演的变脸。北臧村镇供图

多年来,董志敏其带领的新农村星火艺术团越来越有名气,不仅在在北臧村镇、大兴区,在全北京都小有名气。艺术团的成名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演出需求,董志敏说“光星火工程一年就给我们12场演出安排,演一场是2000块钱,12场也是两万多块钱,每场演出结束后演员们都能得到100块钱。”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梦想

董志敏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为北臧村镇的文艺建设贡献着力量,然而,在董志敏对戏曲艺术追求的书路上不断奋进的时候,一场灾难正在向她袭来。

2013年6月的一天,正在台上演出的董志敏,觉得胸前疼痛难忍,胳膊都无法抬起。来到医院后,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淋巴转移导管性的恶性乳腺癌晚期。对此,医生给出的答复是“不用做手术了,做了也是白做,也可能下不了手术台,人就完了。”

对于董志敏及其家庭来说,这个消息无疑是个晴天霹雳。在女儿的坚持下,董志敏做了手术,术后昏迷十几个小时的董志敏醒来第一句话就是“下床”,她在医院的走廊里唱起了京剧《龙车凤撵进皇城》。

“我的女儿女婿这样,我们的亲朋好友和我团里的兄弟姐妹们都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使我深深体会到大家的关心,人间的温暖。”董志敏的话语激情昂扬,“人生是有限的,可是梦想是无限的。我要用这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梦想,我要与病魔挑战,为了发展戏曲艺术,我不能停下来。”

术后的董志敏没有闲着,手术后的一天,她在病房输液的时候被电视中播放的《包公赔情》感动得泪如雨下,她悄悄溜出医院,找了一个可以下载视频的地方,将《包公赔情》这出戏的视频刻成光盘,然后送回家里给团员们学习。

为了能够更好地排练《包公赔情》这出戏,董志敏在病情稍有好转的时候,便以想家为由给医生和护士“求情”,说要回家看团员们排练。医生和护士也被董志敏追求艺术的信念所感动,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太限制董志敏的出入。

据星火艺术团一位团员胡宝贵回忆,那段时间,董志敏躺在床上,他们就在床边排练。有演的不对的地方,董志敏就会蹭着墙坐起来,给他们指导。有时候,董志敏一边喝药一边给他们排戏。胡宝贵说“为了对得起团长的无私奉献,团员们在排练的时候都十分卖力。”

两个多月来,董志敏一边没日没夜的指导团员排练一边接受治疗,就在她8次化疗,30次放疗最痛苦的时期,剧团在她的指导下,又排演了《包公赔情》的大戏,并成功的登上了舞台。

如今,《包公赔情》仍在各村相继公演,董志敏也坚持陪着艺术团到各村演出。她说:“我渴望我的星火艺术团星火燃烧,燃起燎原大火。我不能垮下去,我要和同志们一起为我们的文化事业勇往直前。正是戏曲中传递的正能量,促使着我坚强地与病魔抗争。”

zzxcfb20151109014董志敏在舞台上表演的样板戏《红灯记》选段。千龙网记者 张志兴 摄

如今,67岁的董志敏病情有所加重,对于她而言,明天是否会到来已经成为未知数。但是,她对艺术的追求,对戏曲的喜爱却没有丝毫的减退。2015年11月5日,大兴区北臧村镇举办寻找新时期的北臧村镇乡贤活动,病中的董志敏依然站上了她心爱的舞台,表演了样板戏《红灯记》的选段。

董志敏说她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在她有生之年,能带着她的团员登上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舞台,唱一出大戏《包公赔情》。(文/摄 千龙网记者 张志兴 )

线索征集令: 

所谓“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根植于乡村社会土壤,蕴含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优秀文化基因。

结合时代需要构建“新乡贤”文化,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乡村、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欢迎各位网友和市民推荐乡贤文化典型人物和故事,我们将派记者实地探访“新乡贤”,为建设美丽新农村“鼓与呼”。

联系电话:010-84686862

投稿邮箱:xwcfb@sina.com

地址:北京东城东直门外大街46号天恒大厦11层

千龙网“行走京华大地 发现最美乡贤”大型专题报道

责任编辑:梁祎(QC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