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年度书单 | 2017年书里的北京
2018-01-05 10:55 千龙网

编者按:首都北京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世世代代的人们在这里生长、老去,在不同世代的眼中,北京的样子必定是不同的。在过去一年,土生土长的北京作家宁肯、刘一达都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了心中的北京,新加坡人陈惜惜用手机在上班路上记录着她眼中的北京,瑞典人喜仁龙的《北京的城墙与城门》时隔93年再次出版,北京就是有着独特的魅力,值得人们一写再写。

新年伊始,我们整理了一份书单,里边是过去一年出版的部分关于北京的书籍,希望不管出生于哪个世代的人都能更加了解、热爱这座城市。

《中关村笔记》

作者:宁肯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简介: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是改革开放的窗口,也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中关村笔记》以人物为经纬,选取柳传志、王选、冯康、吴甘沙、冯军、程维等不同时代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通过各自不同的侧重点,有如编织不同的乐章,展现每位先进人物怀抱理想、搏击奋斗的艰辛历程,展现大国崛起的精神,展现一代人的中国梦如何一步步成为现实。

相关专题:中关村笔记

 

《北京:城与年》

作者:宁肯 / 陈惜惜 (摄影)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简介:本书是在北京胡同长大的作家宁肯,对这座城市半个多世纪变迁的沧桑回忆。作者生于1950年代末,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是在那个特殊年代中度过;青年时代又恰值改革开放,百废俱兴……这样的时间跨度,使得本书涉及的多种历史文化事件和时间空间节点,打上了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烙印,加之作者视角的独特——不乏小说家对城市风物的冷静观察、对亲友人物命运的探究思索,记忆的丰富,文笔的生动与思辨兼备,使得作品杂糅了多种魅力。

相关文章:一座城市的心灵史:北京作家的幸运与责任

《北京话》

作者:刘一达

出版社:中华书局

简介:作者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对北京话自然是深入骨髓的热爱。正因为如此,才成为颇具盛名的京味儿作家。作者一直想对北京话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因此长期留意搜集北京话素材。可以说,这本书是作者四十多年搜集北京话的积累。本书以随笔的形式,论述了北京话的探源、发展以及北京话的特点、应用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秉承着老舍先生提出的“北京话是活的”这个理念,对于一些“新北京话”也予以关注。

《胡同范儿》

作者:刘一达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简介:作者以原汁原味的北京语言,为我们描摹了一幅上世纪中后期老北京胡同大院里的百姓世俗画卷。胡同的地是土的,但天是蓝的;胡同的墙是灰暗的,但人的心是亮堂的。胡同人的生活并不宽裕,但人们的生活却活得有滋有味儿。浓浓的人情味儿冲淡了穷日子的苦味儿;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与幽静,让胡同人享受到京城脚下的安闲与自在。

相关文章:记忆深处的胡同范儿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作者:[瑞典] 喜仁龙(Osvald Sirén)

译者:邓可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简介:本书真实还原了20世纪20年代遗存的北京城墙与城门。作者通过实地走访考察,被这些宏伟古迹的壮美所折服,也因其衰败的现状而叹息。除了在描写中投入艺术史家的浪漫与情怀,喜仁龙还坚持严谨的研究方法:挖掘中国历史文献中对城墙、城门的繁杂记载,勘测丈量每一段城墙、每一座城楼的尺寸,观察记录城墙、城门及周边街市乡野的现状,实景拍摄城墙城门的照片,精细绘制城门各种角度的建筑细节图,使这本考察手记在文学性、科学性、历史性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相关文章:北京城门的美让一个瑞典人写出了传世经典

 


《人在北京》

作者: [新加坡] 陈惜惜 (Tan Siok Siok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简介:一部手机和一个不经意的想法,新加坡人陈惜惜用一千多个日子的光影随笔,叙说着北京这座城市的故事。《人在北京》精选了陈惜惜在2012年到2016年期间用手机拍摄的北京影像。她在每天上班的路上,反复走同样的路,却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用纪实又浪漫的镜头语言,重新发现这座城市的温存与美好。

相关文章:一个新加坡人用手机拍出了每个人心中的北京

北京口述历史系列丛书

《八旗子弟的世界》《胡同里的姑奶奶》《生在城南》《城墙之外》《府门儿·宅门儿》

作者:定宜庄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简介:北京口述历史系列丛书作者定宜庄是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北京史、满学。为创作该系列丛书,作者走访了许多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运用口述史料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将老北京的兴衰更迭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老北京实用指南》

作者:徐珂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简介:《老北京实用指南》由《清稗类钞》编者、掌故大家徐珂编纂,初版于民国九年(1920年),增订三版出版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该书内容分为十部分:一地理;二礼俗;三法规;四公共事业;五交通;六实业;七食宿游览;八古迹名胜;九杂录;十地名表。从目录便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反映20世纪初民国老北京面貌的百科全书。

《北京繁昌记》

作者:[日]中野江汉

译者:韩秋韵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简介:《北京繁昌记》所收录的是日本学者、记者中野江汉在民国初期陆续发表在各大报纸上的关于北京的新闻报道。作者以一个日本记者的独特视角,带着读者观览了北京著名的历史遗迹,可以说《北京繁昌记》是老北京的写真。同时,它也有别于同时期其他日本学者更倾向主观臆断的游记感想文,而是较为客观地呈现出二十世纪初北京城或“繁昌”或“凋敝”的景象。作品内容涉及到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称得上是民国时期日本人研究北京的较为细致、全面的著作。

《重写旧京:民国北京书写中的历史与记忆》

作者:季剑青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介: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尤其是在告别帝制、民国建元的时刻,承载着古老文明意识的历史遗迹随处可见。而如何看待、处理和安置这些“历史与记忆”,使它们不断融入“现代”中国的现代生活之中,相关讨论、争议贯穿了整个民国乃至共和国初建时期。在大量典籍、诗文、建筑、城市规划、民族国家等问题的“书写”互动下,作者直面各种形态的材料,条分缕析,抽丝剥茧,既结构化地呈现了古都北京逐渐消逝的气息,又在现代性理论上做出推进的尝试,是“历史与记忆”本土化思考的范例。

《我的灵都:一位奥地利学者的北京随笔》

作者:[奥] 雷立柏(Leopold Leeb)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简介:雷立柏扎根北京二十余载,在这本书中,他以“世界公民”与“文化桥梁”的视角,将自己对北京深沉的感情倾注于文字,并凭借其学贯中西的学识,旁征博引,纵论古今,或从语言、文字、历史、艺术、宗教等诸多细微之处挖掘那些鲜为人知的、被淹没的历史,或以全新视角解读那些为人熟知的历史,在文化的相遇与碰撞中破除迷执。

责任编辑:王焕(QX0015)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