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人在北京》新书发布会举行。图为《人在北京》正封 主办方供图 千龙网发
千龙网北京5月15日 (记者 王焕)每个人眼中都有自己的北京。一个新加坡人,用四年的时间,不间断地在上班路上,用手机拍下了她眼里的北京,用黑白光影记录下了瞬息万变的城市。
5月14日,《人在北京》新书发布会在库布里克书店举行,作者陈惜惜分享了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5月15日,《人在北京》新书发布会举行。图为《人在北京》作者陈惜惜 千龙网记者 王焕摄
上班路上的惊喜
陈惜惜是新加坡人,最近经常被问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要来北京?”她说,她是新加坡华人,对北京并不陌生,从小在电影、电视里看见的北京,让她觉得这个城市是她的梦想之所。
她的工作室在雍和宫附近的方家胡同,为了练习观察能力,她跟自己约定,每天上班路上都要用手机拍照片,并且发在微信朋友圈上。就这样,从2012年到2016年,她在朋友圈上不经意的分享,却让她找到知音。有人点赞,有人留言,也有人为图片加上注解。奇妙的是,当同一张照片配上不同的文字,同样的光影组合,说的却是不一样的故事。每个人对北京这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感情和回忆。
收入在《人在北京》的作品
收入在《人在北京》的作品
每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
陈惜惜每天出地铁口到工作室,步行需要八到十分钟。同一条路,却想要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她说,大多数人走在路上,要么低头看手机,要么就那样正常地向前走。但是她不一样,她会前后左右四处打量,她要找可以被收录在她手机中的光影。
陈惜惜是纪录片制作人,不是专业摄影师,也没有学过摄影,但是她酷爱黑白照片。她的照片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会让人引发联想,觉得每一张图片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她的镜头里常常出现倚杖独行的孤单老人,也有放学回家的欢乐孩童,还有胡同拐角破旧的家具、蒙灰的脚踏车、辛劳的早点摊贩和公车窗口忧郁的面孔。
陈惜惜说,最喜欢她的照片的有两类人,一类是像她一样的外国人,一类就是老北京人。外国人喜欢她的照片可能是因为跟她的视角相同;而老北京人喜欢她的照片大概是因为她的照片里有已经被遗忘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