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台与传艺间 六旬复出,武生不老
王金璐复出的第一出戏,竟然是一般年长即不再演的《挑滑车》,王金璐不仅演了,而且劈叉,压马、勒马、挑车等高难动作一个不少,最后还以摔硬僵尸收场。由此,他重新上演了《长坂坡》、《潞安州》、《战宛城》、《古城会》等当年的代表作,并在中国戏曲学院拼命教戏,一如当年。
这一切,都跟他高超的武功是分不开的。原因是他跟民国时京城阿拉善王府的保镖、武术大家高紫云先生练过武术。我曾麻烦母亲替我拜访他,向他请教过去高紫云夫妇的事。王老爷子就讲,高紫云先生是太极拳名家和医家,精通儒道。夫人也会武术,都住在王府小院,教他和程砚秋练武。这是有组织出钱让他们学的,机会难得。有一回,王府里突然喊抓贼,高夫人一下子就蹿上房。又一次,在庙会上,有贼把手伸到高夫人兜里偷东西,一下子就被高夫人把手给抓住了,小偷连忙喊救命。高夫人松了手,教训了小偷几句,还随手给了小偷一些零钱,告诉他不要再做小偷了。高紫云夫妇不单教武功,还教过武德。讲到这里,王老爷子特意说,练武术要讲德行,还讲过去没有所谓的门派之争。而他跟随高师傅,竟然还学了些英文。说到高兴处,王老爷子随口还说了几句英文。那一天,他聊起很多京剧界的往事,还把墙上挂的大镜框拿下来给母亲看。
我们小区里住过很多戏剧名家,后面的楼住过刘秀荣和张春孝,我们楼住过李和曾和李忆兰。院儿里有个亭子,有草地花坛,经常见他们在那里练功和带学生,挥动水袖的绸子如仙女般。而最常见的还是王金璐老爷子。在我小学到中学,不论寒暑,总能看到王老爷子在院儿里的花坛旁练功,他练棍,像孙悟空一般,不练棍时,也会压腿踢腿。早上他自己练,下午有时他带徒弟。我还见过他教他的小外孙子,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不仅要孩子动作到位,还得眼神到位,能传神。但孩子还小,被他训哭了。记得我小时候参加过一个武术班,有时也跟一个小伙伴在院儿里练“三脚猫”的功夫。老爷子就过来了:“你们练什么呢?”我们说:“练武术呢。”“踢个腿给我看看?”我们就踢。“这踢得不直啊,这得有个棍儿,踢不直就梆你一下,就直了。”王老爷子说的,我们几乎都不敢练了。那位小伙伴有一次拿了本登有京剧老照片的杂志,给老爷子看。他一看便认出来那是年轻时的自己。这老照片他看呀看呀,看了很久都舍不得放下,还问能不能把这页复印,因为他自己已早就没有了。
1988年老爷子退休,但他仍然练功,教徒弟,仍旧不时登台参加各种纪念演出,并在报刊上撰写回忆文章。1990年,他主演了电视剧《武生泰斗》,原本剧组是请他做顾问,一接触,直接请做主演了。而翻看王金璐先生的传记才发现,原本《霸王别姬》中戏剧教师爷的角色是请他来演的,可他坚辞不就,一连推掉了很多电视剧、电影的演出。现在想起来也是一大遗憾。但还是随他的意愿吧。
王爷爷的全家人都客气,很讲老礼儿,尊敬老人,不给街坊们添麻烦。邻里之间,就连我们送的粽子、饺子,王家也必定是要还礼的,保持了老北京人的传统美德。谁要是有事情请他去哪儿,他不要人来车接,他要自己坐公交。还说人家空车跑过来,不合适,太给人家添麻烦了。他喜欢亲力亲为,老伴在世时瘫痪多年,都是他自己个儿照顾,一直相敬如宾。家里多年不请保姆,直至他年纪很大才请人帮助,但也不愿别人伺候,好像觉得别扭。王爷爷的外孙女跟我是小学同学,比我大一届,从小在一块儿玩,可是我却不知是王爷爷的外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