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写起王金璐老爷子,我不由得想起民国时“话剧皇帝”石挥主演的电影《我这一辈子》开头的画外音: “北京啊,北京,这是咱们中国的古城啊,从元明建都到现在差不多七百多年了,中和殿、太和殿、保和殿,红墙琉璃瓦,正大光明……颐和园、万寿山、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天坛、北海白塔,堆云积翠,多美啊……可是城里面的老百姓呢,穷啊,苦啊,可是真安分!”就这一句“真安分”,道出了老北京人的性格。
王老爷子有着老北京人的性格,通过努力奋斗,爱惜自己的名誉,有里有面儿。我想这就是老北京传统的家风,也愿这美好的家风能在新一代北京人中永久地流传!
元杂剧《单刀会》中鲁肃的唱词有云:“光阴似骏马加鞭,日月似落花流水。去得好疾也!”如今,戏曲史上民国时的一线名角几乎都已驾鹤西游,连他们的弟子也到了耄耋之年。而他们弟子这一代艺术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运动,受过和父辈相比不一样的苦。他们本应有更大的成就,但很多人正逢当年时,却没有机会活跃在舞台上,使得不论观众还是演员,甚至整个时代,都是一种莫大的遗憾。现如今,弟子一代也一一谢幕,尤其是2016年,先后有梅葆玖、李世济、王金璐等几位梨园行前辈的去世,更让人不胜感慨,大师和他们的弟子们都逐渐远去。
王金璐先生在这一代人中享有高寿,但在同代人中,不论是梅葆玖还是李世济,都没有他从小过得艰苦,这促使他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也有更多的不易,和更多的遗憾。
他跟我们家住一个小区同一栋楼,几乎是我们小区最年长的人。他去世了,我们全家都非常伤心。在他去世前几天,我母亲还上他家里去。他女儿王天香阿姨说,这两天父亲没什么病,但就是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可能是天儿热。于是,她给父亲包了一些小饺子吃。但没几天,老爷子就走了,他走得安详,没上医院,也没有受一点罪。
我不是研究戏曲的,只是来写文章纪念他。行文若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