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大学走出的“东方莎士比亚”(2)

2016-12-30 09:4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他出身官宦世家,却全身投入戏剧创作,24岁成名,处女作《雷雨》被称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他自述创作动机不过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他就是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曹禺。 

曹禺作品

曹禺出生在天津的一个官僚家庭,家境优渥,衣食无忧,父亲虽是武官,但却从未带兵打过仗,反而文笔极佳,曹禺大概就是继承了这一点。他小时候就已经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极具语言文字天赋,并且特别爱看戏,也喜欢模仿人物的动作和语言,甚至会自己编故事来演。这一切奠定了他一生的戏剧之路。 曹禺12岁考入当时全国最有名的南开中学,15岁加入南开新剧团,开始排演话剧作品。在南开新剧团,曹禺遇到了老师张彭春。

曹禺为南开中学八十周年纪念题字

张彭春治学严谨,有独特的艺术见解和主张,他认为“不论多么热烈的情感,只要用某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成为艺术品的,它的律动总是静的、淡的。凡是伟大的作品,全是在非常热烈的情感中,含着非常静淡的有节奏的律动。” 那时,曹禺还不能完全领会张彭春的观点,但是十分信赖他,在艺术创作上深受其影响。在张彭春的指导下,曹禺参演了多部当时轰动一时的话剧,比如《国民公敌》《娜拉》(又叫《玩偶之家》)等,巩固了他走戏剧创作这条道路的想法。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  作者:王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