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摆渡人》就是当年的《东成西就》,赚钱贴补家用。作为一名导演,口碑重要;对于一个公司,盈收要紧。张嘉佳的存在,除了原著作者身份之外,也是一口承载不满、失望和愤怒的锅,这锅他背着,绝不是王家卫一句“我喜欢”能卸下来的。
《摆渡人》究竟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它是继“PPT演示文稿电影”之后又一特殊门类:音乐短片MV电影。MV的套路如下:歌曲开始前有一个小故事,通常是爱情桥段,然后进入歌曲,唱到一半,中间部分也插入一些情节。《摆渡人》就属此类,配合上全片特殊的打光效果,营造出浓重的KTV感。
部分观众为了梁朝伟和金城武买票,另一部分奔着王家卫去。梁朝伟、金城武和王家卫三人聚到一起,这是华语电影圈的奇观,22年一遇,上次是在1994年的《重庆森林》,梁朝伟和金城武之间还没对手戏。之后梁朝伟和金城武合作过《伤城》《赤壁》。兜兜转转再遇到王家卫,便是《摆渡人》。不幸的是,本片可能是梁朝伟和金城武各自职业生涯评分最低、被批评最惨的一部作品。
冲着王家卫光环去看《摆渡人》的观众呢,能从电影中看到很多王家卫旧作的影子。本片毫不避讳地消费着王家卫电影:请来金城武,当然要玩“凤梨”的梗,出自《重庆森林》;请了梁朝伟,必须耍两下咏春,呼应《一代宗师》。有人看到了《2046》,有人想起了《蓝莓之夜》,甚至那些令人似懂非懂的旁白,挤满每一帧画面的音乐,都故意披上王家卫式的外套,戴了王家卫式的墨镜,像是旅游景点的纪念小商品。
此片的宣传期,“王家卫”三个字是主打。不少观众进了影院、看到字幕“导演张嘉佳”,才知本片不在“墨镜王”名下。另一部分观众直到电影结束还错觉是“王家卫作品”。更有观众坚信,本片就是王家卫亲自拍的。以镜头为例,满满王氏烙印,大量特写,招牌的“镜花水月”全套收齐。再看这制作班底,摄影鲍德熹,美术张叔平,这对组合堪称华语电影圈的顶级配置。连新闻都佐证这种猜测,电影迟迟无法上映是因为王家卫不满意张嘉佳拍出来的东西,只好亲自返工。这条娱乐版头条狠狠打了张嘉佳的脸,因为张嘉佳曾在受访时称:“你跟王家卫一起喝酒喝了一两年下来,如果还不会导演的话,你就是个傻子。”事实证明,导演这事,不是几杯酒几句话能学会的。张嘉佳在《摆渡人》一再展现出“酒吧是我全世界”的姿态,很显然,酒吧外的清醒人不买他账。
王家卫不是被绑架被骗来的。这是王家卫账下泽东电影公司出品的片子,他宣传起来毫不嘴软:“摆渡人是一代宗师,也见过众生,见过天地。”直面恶评如潮,发微博力排众议:
其实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一味求全,等于固步自封。在你眼中这只是一部电影,对我来讲是一个世界。所谓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进步。摆渡人,渡人渡己———我喜欢。
翻阅一下王家卫寥寥几条微博会发现,他每次发博都与电影宣传挂钩。上次如此“有耐心”是《一代宗师》公映时。这回一个“缺”字,竟缺出好、缺出花来,缺是谦辞,大成才是本意,任性地称“我喜欢”,与之相对,是观众任性的“不喜欢”。这挺尴尬的。
始料未及是“王家卫”这张牌打错了,《摆渡人》正是笼罩在了王家卫的影子之下。
若不挂王家卫的显赫名头,不用梁朝伟和金城武这样重量级的男主角,“段子+鸡汤+鲜肉”的模式,不过是近年各种速成捞钱电影的套路,不至于招致如此猛烈的批评,最多赶紧让它“从全世界路过”。对电影的期待和实际电影的水平间的落差,才捧得高摔得重,影迷痛心疾首于张嘉佳浪费了两位男演员,浪费王家卫的器重,浪费了整个幕后团队。为什么精心照猫画虎、甚至王家卫亲自修补,都无法挽救《摆渡人》?曾经“撩动琴弦”的绝杀技,怎么就起了反作用?
《摆渡人》的设定和《东邪西毒》极其相似。《东邪西毒》中张国荣扮演的欧阳锋便是“摆渡人”,他遇到一个又一个等待“摆渡”的过客,其中包括林青霞、杨采妮、梁朝伟等,最后电影收在欧阳锋和大嫂张曼玉的那段情。《摆渡人》由梁朝伟扮演陈末,他“摆渡”金城武、杨颖等,最后落在了他自己和杜鹃的故事上。《东邪西毒》曾是大批文艺青年心中的经典,时隔14年《东邪西毒终极版》上映,再听到当年抄在笔记本上的台词金句,仍不免有一丝尴尬翻腾在怀旧情绪之下。而张嘉佳的台词功力和20多年前的王家卫又何止差了几十个段位,“鸡汤文”被朗诵出来,带来如下几种反应:一,不知所云;二,好复杂的废话;三,怎么可以把人话说得这么做作。哪怕梁朝伟动用两百倍的演技也救不了。
《东邪西毒》的背后故事是电影拍摄周期越拖越长,严重超支,王家卫只能让刘镇伟江湖救急,以同一组演员套拍了贺岁喜剧片《东成西就》,挣回本钱,补贴西墙。《东成西就》由王家卫监制,但没有任何“王家卫”的阴影,演员展现出来的表演也天差地别,两套系统,两个极端。《摆渡人》却拼命要将两套话语融在一起,所依托的爱情故事偏又不扎实,彻底套路化、庸俗化、虚假化,叫人难生好感。
其实,王家卫2016年还参与了《大唐玄奘》,担任艺术指导。这部由霍建起执导、黄晓明主演,代表内地被送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作品,没有大张旗鼓地用“王家卫”作噱头,它安然又默然地度过短暂的上映周期,最终票房仅过2000万元。《摆渡人》批评如潮,但票房在短短的首个周末就超了2亿。对一家公司来说,泽东公司赢了,王家卫赢了。
王家卫极擅长赋予事物意义,他说,泽东公司成立后的第一部电影便是《东成西就》,成立25周年,推出了《摆渡人》,同是喜剧,追根溯源,回归初心。潜台词给大家翻译一下:今天的《摆渡人》就是当年的《东成西就》,赚钱贴补家用。作为一名导演,口碑重要;对于一个公司,盈收要紧。张嘉佳的存在,除了原著作者身份之外,也是一口承载不满、失望的锅,这锅他背着,绝不是王家卫一句“我喜欢”能卸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