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背叛观众的自说自话

2016-12-29 08:31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摆渡人》:背叛观众的自说自话

《摆渡人》的上映算是把眼看要打起官司的《长城》给救了。

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一部电影的期待值与口碑呈现如此陡峭的倒挂态势。上一个倒霉蛋大概是11年前的《无极》。那时候正赶上大制作流行,被艺术光环加持的大导演们急于证明自己对类型片的掌控力,结果从陈凯歌到冯小刚一个个摔得鼻青脸肿,好像从象牙塔里走出来时没扶稳一样。如果说《无极》的失败还能归咎于导演对电影的玄幻外衣与中式情愫之间互为表里的不适应,那么本片题材正是王家卫最擅长的都市情感类,这样的完成度和表现力实在是说不过去了。看着媒体上漫天飞舞的各种姿势的诟病,一些到嘴边的话反倒不忍心说出。想想与其千篇一律地落井下石,还不如尝试着绕过影片过度浮夸的表象,看看下面究竟包裹着什么惹人恼怒的事实。

对作家张嘉佳的导演水平不想多说,毕竟对文字驾驭和对影像的控制根本不是一码事。但是看过电影以后,那两千字的原著我也根本不想再看,影片中六个主要人物没有一个能立得住,他们不仅没能摆脱从劣质童话里带出来的那股矫揉造作,更是在三段无厘头的情感纠斗中把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一点气氛撕扯得体无完肤。影片连到底什么是摆渡人都没说清楚。观众本期待编导能把摆渡人这个富有诗意的职业描摹得更加具体,从而给整个故事找到一个可信的出发点。可到头来除了看到他们三个人(梁朝伟、金城武和Angelababy)集中炮火解决自己那点破事儿以外,没有哪怕一次完整的所谓摆渡行为能够托住人们急于安放的内心。这种从人物到故事的全方位塌陷,固然主要是由于导演的调度失控,可王家卫亲手操刀的编剧也着实难辞其咎。旁白本是墨镜导演的独门绝技,可这一次梁朝伟清寡的叙述里除了偶有贴着王氏标签的好句子,大多时候呈现的是一种魂不守舍的局促。王家卫昔日影片对人物内心焦虑、孤独感的挖掘,在《摆渡人》中荡然无存,我们能记住的只有Angelababy那无法无天的酒量和一地的碎瓶子。如果这是你第一次看王家卫参与编剧的作品,大概你永远不会相信,那部被高校学子奉为爱情圣经的《大话西游》里最经典的一段台词,基本完全照搬自《重庆森林》吧。

影片急于建立的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是激怒观众的最后一张底牌。这种优越感倒不是《小时代》们输出的低俗的物质崇拜,而是一种内容空洞却又不容辩解的自说自话。说到底,这还是由于主创从根本上放弃了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和内心互动的努力,转而去刻意经营一种自以为是的审美正确。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王家卫以往的作品正是取胜于对情感生活的融入与提炼,他一次次剥开人们内心的老茧,精准地抚摸着我们心底那最痒的一隅,缝合创痛、医治孤独,那时的王家卫才是一名合格的摆渡人。本片的最终呈现只能用搔首弄姿来形容,而且梁朝伟和金城武的卖力耍宝让人看后非但笑不出来,反而倍感心碎——两个影帝,图个什么呢?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任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