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掉泡沫后 艺拍现“厚古薄今”

2016-12-09 07:46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挤掉泡沫后,艺拍现“厚古薄今”

这几天,京城前后脚举槌的两场拍卖,让相差七百多岁的两位画家“交上火”。一位是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代书画夜场”的任仁发,一位是北京匡时拍卖“当代艺术专场”的张晓刚。开拍前,以绘画为副业的元代水利官员任仁发,于大众几近生面孔;而五十多岁的张晓刚因屡登“标王”宝座,早已成为圈内外红人。落槌后,人们才惊觉二人已然颠倒了个儿,前者以3.06亿元创出年度最贵艺术品,后者远没了前些年的牛气。

谐音“人人发”的任仁发在朋友圈几近刷屏——历经一个小时近百轮竞价,其笔下再现唐初五位王爷宴罢醉归的《五王醉归图卷》,以高出起拍价逾四倍的金额跻身年度榜首。与新晋状元相比,晚两天登场的张晓刚《血缘:大家庭二号》全然没了往日威风。拍前不少人认为其估价过低,更有人预估要搁在以前怎么也能卖到六七千万元,然而被寄予厚望的它,在场内仅仅维持十来分钟的报价就草草收场,成交价不足四千万元。

两个人穿越时空的一次角力,其实凸显的是各自代表板块的此消彼长:曾经叱咤风云的当代艺术板块持续走在“沉沦”的路上,沉寂已有时日的古代书画却已开始苏醒。环顾激战正酣的本季秋拍,不难发现,“厚古薄今”正在处处以“洪荒之力”比拼的艺拍场渐成气候。

牛气冲天的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在将“标王”比下去的同时,还掀起一大波儿古画频刷纪录的浪潮。与其同场上拍的另外五位古代书画家便集体沾染福气,纷纷冲破此前纪录,包括明代仇英描绘四季时节帝王出游及行宫游乐题材的《唐人诗意图册》以9430万元成交,宋代书法家张即之楷书《华严经》残卷以6325万元成交。破纪录大潮已然蔓延到其他拍行。现身匡时秋拍的吴镇《山窗听雨》手卷,最终以1.725亿元成交,大幅刷新其另一件作品《野竹图》在今年春拍创下的纪录。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陈洪绶的十二帧绢本《花卉草虫册》以4600万元成交,同样刷新其个人拍卖纪录。

一时间,古代书画俨然成了香饽饽。然而,就在数年前,内地艺拍市场还屡屡出现“古不如今”的怪象。不少近现代画作的成交价往往高出明清古画数倍之多,更有甚者,一些当代名家的作品动辄拍出逾亿元,而贵为国宝的一些古代拍品却只及其零头。对于市场长期存在“今贵过古”的现象,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有自己的分析:首先,近现代艺术品有天然的亲近感,相比年代久远的古代书画,藏家更容易掌握近现代艺术品的风格;其次,由于当代艺术家大多尚健在,藏家想对他们的作品予以真伪鉴定,并非难事;还有一点,当代作品数量颇巨,为一些囤积炒作的资本提供了便利。

而在资深鉴藏家朱绍良看来,古画的价值回归是早晚的事儿。原因在于元代之前的古画多为价值极高的孤本,流入拍卖市场的少之又少;而之后的明清绘画,由于连年战祸和社会动荡,流失者众。物以稀为贵,古画崛起为国内艺术品拍场重器,自然在情理之中。而现当代绘画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尚需要时间积淀。

“标王”张晓刚画作这些年的遭遇便是一例。两年前的香港苏富比春拍,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三号》以近8400万元成交,刷新艺术家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而此次同一系列的作品,成交价已折半。再往前溯,2009年的“胡润艺术榜”以上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排序,张晓刚凭三亿元的总成交额取代吴冠中,豪气夺魁。“近几年艺术市场陷入持续调整,主要就是挤掉当代艺术板块的泡沫,这才有了艺拍市场如今的‘厚古薄今’。”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或许这正是艺拍市场转暖的征兆。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陈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