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宫廷旧藏将于德国拍卖

2016-12-07 11:3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讯 位于德国斯图加的NAGEL(德国纳高)拍卖行12月9日拍卖会即将推出两件乾隆朝宫廷旧藏,一件为北德私人古旧收藏的乾隆三十一年(1766)款宫廷楠木描金佛龛,一件为北德家族世代收藏乾隆四十一年(1776)款平定金川功臣图之额尔伯克像,两件拍品皆为义和团运动期间购于中国。

根据物品上旧有的题记,此两件拍品皆完成于乾隆朝中期。佛龛为须弥座三联屏式供龛,每屏背面皆有墨书汉、满、蒙、藏四文题记,汉文题记分别为“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十六日钦命阿嘉胡土克图认看供奉利益番造狮吼佛”、“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十六日钦命阿嘉胡土克图认看供奉利益番铜琍玛释迦牟尼佛”、“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十六日钦命阿嘉胡土克图认看供奉利益番造弥勒佛”,底有墨书编号“天八”。题记中的“狮吼” 一词原指佛祖说法有如狮吼威严、震慑一切外道。狮吼佛则是藏传佛教特有佛造像与名号,被认为是文殊菩萨成佛后的尊号。相传宗喀巴出生时,其脐血落地生出百叶白旃檀树,每叶皆显现狮吼佛像,由此证明宗喀巴为狮吼佛、亦即文殊菩萨的化身。而“琍玛”一词源自藏文,意指“响铜”,是藏传佛教对造像所用铜合金的总称。阿嘉胡土克图(又名阿嘉胡图克图、阿嘉呼图克图)则是藏传佛教八大呼图克图之一,被视为宗喀巴父亲转世,亦是塔尔寺地位最高的活佛与寺主。此拍品题记所述阿嘉胡土克图指清代藏传佛教著名学者高僧阿嘉·罗桑丹贝坚赞(1708-1768),由于其学识受到乾隆皇帝的赞赏,而成为当时政治地位仅次于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的格鲁派重要上师之一,其于乾隆二十一年(1746)奉旨进京,之后长居北京、驻雍和宫。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有乾隆中期题记的清宫旧藏传佛教造像、供龛、唐卡亦多见由阿嘉胡土克图认看字样。

清宫收藏的佛教物品除了元明清历代地方上呈的贡品,亦有当时宫廷造办处为供奉配制或为庆典定制之物。乾隆皇帝曾认为清宫旧藏、包括明代递藏的各类造像唐卡名目不清,因而命驻京高僧喇嘛负责辨认整理并为佛像定名,并书写汉、满、蒙、藏四体文题记,此工作即此拍品题记中所称“认看”。而龛背添加四体文题记亦是当时清宫制作供龛的定例,题记内容一般包含年代、所供养佛像名称、来源、负责认看的高僧姓名。这些题记完备的认看工作亦为今天研究宫廷佛事活动与藏传佛教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且由于传世藏传佛教造像题记较少,而清宫藏品或清宫造办处配造的佛龛中保留的经过高僧鉴定的题记或铭文则较为完整,因而此类带有题记的佛事物品对于研究西藏造像的类型与断代,亦有极高的收藏与研究价值。

根据故宫2005年院刊中所刊登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何芳所著《18世纪清宫佛堂供龛的样式及其艺术特征》一文介绍,宫中供龛样式则可分为:宫殿式(或重檐式)、楼阁式、塔式、草庐式、皇帝宝座坪式、屏风式。所供佛像则为单尊、三尊、五尊甚或七尊、九尊。屏风式源于座屏,清宫中常将座屏与宝座、香几、宫扇等以礼器组合的特定陈设方式凸现天威皇权。而模仿此类座屏陈设的屏风式供龛除了烘托神明威仪,其严格控制的程式化制作亦主要为了强调皇权至尊。

功臣图又称紫光阁功臣像,是清乾隆朝在不同时期为表彰功臣而作系列肖像画,并收藏于紫光阁。画皆为立轴式,上方题赞,下方绘几乎等身的大型肖像,包括平定西域准部回部前五十功臣像、平定西域准部回部后五十功臣像,平定金川前五十功臣像、平定金川后五十功臣像、平定台湾前二十功臣像、平定台湾后三十功臣像、平定廓尔喀三十功臣像,共计二百八十幅,平时主要收贮存放于专门的木箱中,只在特定时候悬挂展出。当时参与画像绘制的包括供奉宫廷的中国画师与耶稣会士如艾启蒙(Ignatius Sichelbarth,1708-1780)、潘廷章(Giuseppe Panzi,1734-1811之后)等,由于局部采用了西洋技法,人物描绘因而格外写实,容貌传神,衣着配饰工细入微。如此细微传神的绘画制作,应是有为圣贤立像的考究,并通过定期的祭祀与供奉来传递圣贤事迹,垂范后世。功臣图在义和团运动之后全部流失宫外,其后经由中国古玩商人售予欧洲特别是德国藏家,因此现今存世的大部分功臣像主要收藏于德国,如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海德堡民族学博物馆、汉堡民族学博物馆与德国私人收藏。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