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独角戏包含国内“合家欢”舞台剧欠缺的一切

2016-12-01 08:13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这部独角戏包含国内“合家欢”舞台剧欠缺的一切

殊不知异常幼稚或者流于说教的故事,不但看得成人观众一脸倦怠,小朋友们也很难从中体察趣意,更别说开启心智了。

丹麦喜剧大师保罗·纳尼策划并主演的肢体默剧《天外飞鸿》诞生于1992年,迄今已在欧洲三十多个国家演出超千场。上周末,该剧莅临北京喜剧院,千余名大小观众用不间断的笑声和掌声,印证了这台誉满欧洲的独角戏的名不虚传。该剧不是儿童剧胜似儿童剧,基本包含国内诸多打着“启迪孩子心智,适合全家共赏”旗号的舞台剧作品所欠缺的一切。

观剧遗憾并非没有。《天外飞鸿》时长仅60余分钟,剧虽好,可对国内观众而言,总感觉意犹未尽,似乎演出时间再久一些,方算值回票价。但优秀的艺术作品并不能用常规的标准来衡量。该剧长演不衰之外,曾获得德国法兰克福欧洲联合喜剧大赛金奖、意大利罗纳·苏尔喜剧大赛金奖、丹麦舞台艺术最高奖“鲁梅特奖”(提名)等大奖,原因追溯,源于作品拥有匪夷所思的想象力、丰富充盈的细节、比比皆是的笑料和趣味盎然的互动。

这部几乎没有舞美、道具的“轻量级”小戏,创作灵感来自法国小说家雷蒙德·格诺的《风格训练》。小说中,作家用99类方式讲述同一件事。本剧里,保罗·纳尼围绕一桌一椅,“一人多面”以15种迥异的表演,演绎一个有关“写信”的可笑故事——信要寄出才醒悟钢笔里没有墨水,之前所做属于瞎忙活。

利用相同的桌椅,以及桌子上同样的纸笔、红酒、杯子、相框等极少道具,保罗·纳尼玩出“大千世界”。他几乎没在服装及造型上做出改变,凭借丰富机灵的肢体语言与夸张搞怪的面部表情,在“正常”、“做梦”、“醉酒”、“无手”、“西部牛仔”、“无声电影”、“一心二用”、“马戏表演”等15个版本里,演活了15个人物。

保罗·纳尼的厉害之处在于,表演是真正意义上的通俗易懂、老少咸宜(刨除极个别动作)。对于他用多种表演风格高妙诠释同一主题,“看着热闹”的小朋友频繁发笑以示喜爱;“看出门道”的成年观众释放生活压力的同时,通过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明白保罗·纳尼为何能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喜剧大师之一——每个版本皆是依循人物性格的用心而为。最让观众叫绝的懒惰版,他干脆叼着香烟仅仅晃悠一下,“写信”情节悉数省略。

与该剧相比,国内诸多贴着“合家欢”标签的舞台剧,尤其是儿童剧,都达不到及格分。以常见的人偶儿童剧为例,演员无论多大年纪,似乎穿上卡通服装站在台上大喊大叫卖萌耍乖,便能让台下观众不分老幼齐齐叫好,殊不知异常幼稚或者流于说教的故事,不但看得成人观众一脸倦怠,小朋友们也很难从中体察趣意,更别说开启心智了。

《天外飞鸿》的表演堪称教科书级别,与观众的互动也相当别致。该剧开演之前,保罗·纳尼手持一块写有中文“鼓掌”的字板进入观众视线,向台下在座诸位“讨要”掌声,契合默剧的形式。而在演绎各个版本时,一块写有不同主题的中文字板同样会先行“面见”观众,加重他们的期待。

尤令全场兴奋的,是保罗·纳尼与观众的直接接触,而即兴的“笑果”,则建立在他充分把握观众心理的基础之上,有意制造的“冲突”绝不过火。此次北京喜剧院的首场演出,他在表演“做梦”版本时,让第一排中间的某位女观众代为喝酒,观众效仿他将酒吐出,因为溅了他一身惹他“不满”,全场笑成一团。之后,他或拿鲜花或用蔬菜,几度“逗弄”那名女观众,甚至佯装口中有酒准备“以牙还牙”,每回皆能引起全场共振。

《天外飞鸿》二十余年间能在欧洲获得广泛追捧,除上面所述之外,极少的道具将巡演成本降至了最低,也是奥秘所在。“一人两桌两椅”便是全部表演家当,这对全世界的演出商而言,皆是可遇而不可求,其实桌椅和剧中道具甚至无须携带,巡演时在当地找到相似的便可。

更为难得的是,今年刚好60岁的保罗·纳尼已连演该剧24年。他将《天外飞鸿》视为自己的孩子,欣喜而骄傲地看着“他”从可爱婴儿成长为青年俊杰,而与不同国家观众每一次激情满满地“交流”所收获的灵感,都被他汲取用于调整剧目,使之愈发精良。该剧的目前呈现,正是他多年来精细打磨的结果。这对中国舞台剧作品和演员而言,都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