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秋若有心便是愁”,秋天仿佛天生就被赋予了悲伤的宿命,天气转冷,秋风肆虐,悲秋的情绪可能便油然而生,因此,从古至今,关于秋天的悲伤故事反复上演。
而在北京,秋天被视为这座城市最美的季节,有人说,北京的秋天没有春的风沙、夏的燥热、冬的严寒,而是北方特有的高气压下的天高云淡。暂且把这当作秋天当选最美季节的理由,然而北京的秋天究竟美在哪个时刻,答案可能就很难统一了吧。在这里,我们要说说北京秋天的黄昏。
在黄昏的相遇与爱恋
黄昏是一天中模棱两可的时段,既不属于白天,也不属于黑夜,而是从白天到黑夜的过渡,光线由明转暗,好像谢幕,容易感伤。在这个时间段,有人结束了一天的繁忙工作,踏上归家的路途;有人卸下坚持许久的防备,赶赴一个老友的约会;有人沿着熟悉的街道一路漫步,明明走了一辈子的路,可每天都显得不同。黄昏是适合煽情的,也适合相遇。
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男主角马路有这样一段台词: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高楼和街道也变幻了通常的形状,像在电影里……你就站在楼梯的拐脚,带着某种清香的味道,有点湿乎乎的,奇怪的气息。擦身而过的时候,才知道你在哭。事情就在那时候发生了。
这部被称作爱情圣经的话剧,把男女主角的相遇选在了黄昏,可见黄昏的敏感与暧昧不明。
而关于北京秋天的黄昏,则有着更多的故事和感伤。
生长在北京的音乐人小柯有一首歌叫做《北京秋天的黄昏》,歌词里面写“记得吗 那天你等着我回家 就在北京的秋天的黄昏 你哭了”“想起年轻时滚烫的痴狂 那些相爱时受的伤 在这北京的秋天的黄昏 你冷吗”,这大概又是一个曾经为爱痴狂的故事,但在北京秋天的黄昏背景下,这份痴狂裹挟着淡淡的哀伤,令人惆怅。
还记得电影《北京爱情故事》中那两个16岁的高中生吗?女孩要去国外上学,即将告别,女孩要看看北京的夕阳,于是与男孩一起来到景山公园的最高处,虽然错过了夕阳,却在北京的黄昏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有谁陪你看夕阳西下细水长流
北京的秋天容易让人变得敏感,而北京秋天的黄昏则是这种敏感的集中营。人们在秋天找寻适合观赏夕阳的地点,等到夕阳落幕,黄昏渐近时,将这种敏感释放。
后三海就是名副其实的这样一个地方,因为由前海、后海、西海组成,所以叫做“后三海”,早年间附近地区有十座佛寺,因此又叫什刹海。
位于什刹海东岸出水口处的金锭桥,就是适合在北京秋天的黄昏驻足的地方,据说这里的黄昏和夜景最美,也是恋人们常来的地方,很多人都喜欢在秋天的黄昏来金锭桥看夕阳,夕阳的余晖在湖水中随风荡漾,变幻着颜色,感觉非常的浪漫。
除此之外,西海也是一个适合在秋天的黄昏驻足的地方,西海也叫积水潭,位于后海西面,虽然和前海、后海只是一路之隔,但这里和前海、后海好像是两个世界。
西海没有那么多游人,没有那么多咖啡屋、餐馆,没有那么多的灯红酒绿,这里还多多少少保持着一份老北京的原始生态。西海是寂静的,也是寂寞的,对外部世界蒙着一张神秘的面纱。
在秋天,西海的神秘与寂静尤为明显,漫步在西海边,伴着夕阳西下,置身在秋天的黄昏,也许悲秋的情绪不会减少许多,但至少暂且可以安放片刻。
北京秋天的黄昏可能只是一个伪命题,它不异于任何一个黄昏,同样的车水马龙,同样的炊烟袅袅,不同的可能只是温度、光线和心境。而这份心境加在秋天里,也不见得一定就只有愁。
“好风景多的是 夕阳平常事 然而每天眼见的 永远不相似”,正如《夕阳无限好》最后几句唱的这样,在秋天的黄昏,每天发现眼前的不相似,就算是离愁别绪也会跟着丰富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