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军唯一的话剧团体,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话剧团的成绩有目共睹,近年来从《圣地之光》、《黄土谣》、《毛泽东在西柏坡的遐想》、《生命档案》到《兵者,国之大事》(以下简称《兵者》),以及正在创作修改中的《从湘江到遵义》,几乎包揽了文化部各大艺术节的所有奖项,在今年堪称“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文华奖评选中再次斩获大奖,对于这支优秀军队话剧团体是一个巨大的肯定和鼓励。
导演宫晓东 《兵者》体现戏剧的使命
话剧《兵者》塑造了一批当代军人形象,讲述了这样一群军人,在一次次重大演习中上演了一出出感人至深的人生大戏,而这个戏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物命运的哀叹,它无法用一个故事梗概来讲清楚,而是把人物的命运放在中国军队要改革的交汇线上,和国运、军运联系到一起,直面建军道路上的问题,告诉老百姓我们无往而不胜的军队有什么样的战斗力。剧中有一句台词“战争时期丢脑袋,和平时期丢前程一样可贵”,在军队中真的有那么一批军人是人民的脊梁,这个剧是有感而发,剧中的杨天放有真实的人物原型。以往的军人戏都是写历史,比如《毛泽东在西柏坡的遐想》,或者是写英雄劳模的《生命档案》《黄土谣》等,唯独这个戏不是写基层军人,而是直面军队的重重矛盾,写我军高级指挥官的。当然,这个戏恰好赶上了军队的改革,和中央军委的声音是一致的,所以就应运而生了。
当年在延安,我们的戏剧是带着战斗性和使命感的,被称之为革命文艺,而今天我们的文艺作品如果不再惊醒麻木的现实,创作者如果不再担着民族的希望和危亡,那么窑洞里的歌声还有回响吗?我们如何让前辈艺术家们的热血在今天激荡?今天我们的《兵者》在延安大剧院演出,和桥儿沟隔江相望,脚踩这片曾写出《黄河大合唱》世界级作品的土地,希望延安来检阅我们!我们跟延安人民说“再见,延安!”更要和延安精神相会。
编剧王宏 建设有文化的军队
《兵者》是最近几年总政话剧团演出场次最多、反响最为强烈的戏,这个戏起源于过年回家,碰到身边的亲戚朋友总会问:“你说实话,咱们的军队还能打仗吗?”现在老百姓很关心国家周边的局势,有句话说:“你想和平吗?请准备战争!”现实就是“兵越强,离战争越远”,所以这个戏的出发点跟老百姓是非常贴近的。在内容上,我们也是写真事、说真话,事实上,我们的军队是有自我纠错、自我净化的能力的,有人说《兵者》这个戏写法很大胆,敢于自揭伤疤,我们就是要打消老百姓心中深深的疑虑,事实上,我们的军队也是在各方面都在提升。
以往提到军人戏,观众总是觉得就是打打杀杀,很多第一次看军旅题材话剧的观众看完《兵者》完全改变了印象。这群站在军旅戏剧舞台上的文艺战士所展现的不仅仅代表一个总政话剧团,是代表所有的部队官兵,我们的压力蛮大的。军旅戏剧是一个特殊的品种,不只是喊口号,演员不仅是吼叫,很多地方院团也排军人戏,但演员们根本演不出来军人的精气神儿。当年延安鲁艺的文工团,还有那些慰问前线部队的文工团,真有怀里揣着手榴弹演戏的。我们党要有一支有文化的军队,今天的《兵者》我们是在“强军梦”的感召下,用最真挚情感打通和老百姓联系的通道,让老百姓信任我们的人民子弟兵。
编剧李宝群 经历地震找到军人状态
今年53岁的编剧李宝群,虽然创作军人题材的作品颇丰,但其实他的军龄并不是很长。李宝群2007年从济南军区调入总政话剧团,刚好2008年赶上汶川地震,李宝群要求到前线体验生活。“我随部队来到距离映秀6公里的地方驻扎下来,那时候余震不断,突击队的小战士一拨拨组成先锋队往上冲救人,那一刻我热血沸腾,我要求往上冲,可是团长说要保护老同志,我那会儿才40多岁,觉得自己还是青年编剧,到前线不冲多丢人啊。可是团长才30多岁,我还得服从他的命令,我在那拨军人里确实算岁数大的,后来我也进去核心区了,我亲眼看到那些85后90后的小战士真是不要命地救人,一下子切换到军人的状态。见识了这些大生大死,再写军人戏一下子找到感觉了。”
《兵者》写出了军队的困境,中央提出要建设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军队,那么演习就不能再按照剧本来,而是要真刀真枪的演习,我们去兰州军区、广州军区体验生活,看到了现代军队的核心问题其实是指挥能力的问题,而这种“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僵化思想”的问题不单单在军队存在,是整个社会都存在的,这个戏没有打擦边球,写得非常尖锐,也有人问剧中塑造的军事指挥官杨天放是不是过于理想化了?但我真的是看到,有那么一批有血性的军人在军队改革中非常有担当。
编剧肖力 获得过6次三等功
编剧肖力有着传奇的经历,他是军队文职人员中仅有的上过战场打过仗的编剧,肖力是学炮兵指挥出身,一身戎装毕业之后,赶上1985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他担任炮兵排长,在老山边境打了一年仗,后来成为济南军区的基层文化干事。肖力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上战场前夕,他和他的哥哥都报名上前线,军队中有规定兄弟上前线的家庭可以有一人回家,他爸爸开车到军营中去找肖力和他的哥哥,结果兄弟俩都说离不开,他爸爸只好自己开着空车回去。“现在岁数大了,真是能体会到我父亲当时的心情,战争无情啊,还好我们兄弟俩都全须全影地回来了。所以我特别骄傲的是,我们家的男人全上过战场。”
肖力的人生经历在军队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他荣获过六次三等功,第一次是在战场上,火线入党,火线立功,并且意外收获了一份动人的战地爱情。之后在基层转为文职干部之后,接连获得过五次三等功,可谓是能文能武。所以剧中那些听起来既豪情万丈,又充满幽默感接地气儿的台词不少都出自肖力之手,早年当基层排长和对部队生活的熟悉就是肖力创作的优势。
北京晨报记者 和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