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音乐节舞台升起中国“希望之星”

2016-10-26 08:37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北京国际音乐节为青年音乐家提供平台

第十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将于10月29日落下帷幕。在这一届音乐节中,除了光环闪烁的大腕和名团外,一批年轻音乐家的亮相成为亮点,他们朝气蓬勃的演出,他们对音乐的热爱,显示了音乐的传承。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表示:“北京国际音乐节一直以为年轻人搭起音乐平台为己任,推出中国自己的年轻音乐家已经成为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传统,很多知名音乐家是从北京国际音乐节走出来的。”

提拔年轻人传承音乐火种

北京国际音乐节十九年来一直有一个传统,为年轻的艺术家搭建一个平台,余隆介绍:“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我们承担着一项很大的社会责任就是向西方主流社会传递中国文化,我们要用别人听得明白的音乐告诉他们:中国人在想什么,中国人是怎么看世界、看自己的。我们非常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里,有最宽松的环境,昂首挺胸地面对世界。”

1998年第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当时还在上学的杨洋就有机会担任中国青年爱乐乐团指挥,与西班牙吉他大师何塞·恩里克斯合作举办音乐会。第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杨洋再次登场,带领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与当时的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俄罗斯年轻艺术家合作,其中包括当今活跃在国际钢琴界的俄罗斯钢琴家丹尼斯·马祖耶夫。杨洋连续五年登台北京国际音乐节,也奠定了他在国内音乐界崛起的基础,后来他获得了希腊迪米特里斯·措布斯国际指挥比赛冠军。如今杨洋已经是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和杭州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

2001年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青年指挥家李心草指挥中央歌剧院带来纪念华金·罗德里戈的专场音乐会;2011年,李心草作为中国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再次带来纪念著名指挥家李德伦的专题音乐会。另一位青年指挥家张艺在2010年第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指挥了呼伦贝尔五彩传说儿童合唱团的音乐会,2015年第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又指挥了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委约作品《乒乓协奏曲》。

著名钢琴家郎朗在2002年第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随洛林·马泽尔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演出音乐会,这是郎朗在国际舞台走红后第一次回到北京演出。后来,郎朗与北京国际音乐节又多次合作,包括第十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连演10台钢琴协奏曲音乐会。

著名钢琴家李云迪和陈萨也是2002年就来到北京国际音乐节。在第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上,他们与众多国内歌唱家一起,与余隆合作上演中国概念为题的音乐会。2005年的第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陈萨还与小提琴演奏家徐惟聆联袂登台。另一位钢琴演奏家张昊辰在2009年第十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曾经亮相。

余隆认为:“我们中国的古典音乐就是有一种传承,我们从李德伦等老一辈音乐家手中接过火种,有责任传承下去,像老一代音乐家一样为年轻人铺路搭桥。”

年轻音乐家的梦想得以实现

第十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观众们看到了更多年轻人的名字,林大叶、黄屹、景焕、宋思衡、王雅伦等,他们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闪烁着自己的才华,也逐渐被观众认可。

林大叶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有过多次演出经历,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的两部作品都由他执棒:2010年10月27日旅美作曲家周龙创作的歌剧《白蛇传》在世纪剧院演出,这是北京国际音乐节与波士顿歌剧院联合委约的作品,林大叶担任了这部歌剧在第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演出的指挥,这部作品后来赢得普利策音乐奖。2013年,林大叶又指挥了周龙的另一部作品《九歌》在第十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首演。第十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林大叶以深圳交响乐团新科音乐总监身份率团首秀北京国际音乐节。在这六七年间,林大叶这位广州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还带领该团在许多国家巡回演出,他不仅获得了索尔蒂国家指挥比赛大奖,还成为中国最活跃的年轻指挥家之一。

2012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年轻指挥家黄屹的名字给很多观众带来了惊喜,他指挥金湘的歌剧《原野》的新版演出受到好评,尤其是他对音乐的细腻处理,让观众感受到了这部歌剧音乐的魅力。2013年,北京国际音乐节与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联合制作瓦格纳歌剧《帕西法尔》,黄屹前往萨尔茨堡作为蒂勒曼助理参与了《帕西法尔》的演出;中国首演时,在古斯塔夫·库恩抵达北京之前,由黄屹带领中国爱乐进行前期排练。黄屹最近被任命为聂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在第十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他指挥演出的儿童音乐会——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的“新学堂歌”得到广泛好评。

青年女指挥家景焕是新近崛起的指挥界新秀,现在担任广州交响乐团驻团指挥,也是广州交响乐团附属青年乐团的艺术总监。她从美国学成回国后,就来到广州交响乐团,在打造附属青年交响乐团上花费了很多心血,去年她带领广州交响乐团附属青年交响乐团赴德国柏林青年艺术节演出大获成功。在第十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她指挥的“爱上莎翁”音乐会受到好评。

王雅伦今年才12岁,曾经与指挥家祖宾·梅塔合作。她在9岁就登上了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在橙色大厅举办音乐会,是北京国际音乐节举办独奏音乐会年龄最小的一位。

青年导演邹爽是刚刚从国外回归北京的年轻导演。在第十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她借鉴国际戏剧舞台最新的潮流,与男中低音歌唱家沈洋一起,将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改编成多媒体音乐剧《逐》,受到关注。第十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年轻音乐家的风采随处可见,他们的梦想得以实现。

中国“希望之星”升起在北京舞台

在引来世界一流艺术家并关注华人知名音乐家的同时,北京国际音乐节把目光聚焦在那些中国“希望之星”身上,给他们以鼓励与期许,让音乐节成为检验中国音乐“未来希望”的舞台。

余隆告诉记者:“音乐节从创办以来填补了许多国内演出形式、题材和内容的空白,许多节目更是亚洲首演甚至世界首演。对音乐家,音乐节就要有发现、发掘新人和新作的锐利目光,为这些新生力量提供展示的平台,这是音乐家真正的责任!”

让年轻人登台,会不会降低音乐节水准?余隆别有见解,他认为:“中国音乐节必须有推动本土作品的功能,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必须给他们提供平台,提供和世界对话的机会。怎么推法,是按国际标准来执行,还是用土办法凑合,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推中国的作品也要按照国际的标准制式来实施。中国第一流的人才不得了,我只是觉得我们的机器并没有完全开动起来。我们根本没意识到中国现在除了经济之外,文化力量是很强的,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我们经常想拿一些自己觉得很好的内容去打动外国人,但经常不了解对话的环节在哪里。北京国际音乐节提供了这样一个对话平台,也提供中国年轻音乐家展示才华的平台,看到中国‘希望之星’在北京舞台升起,我们乐享其成。”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伦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