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文化”不是吸睛万金油 精品化、艺术化才是网综王道

2016-08-17 08:33 北京娱乐信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精品化、艺术化才是网综王道

2016年被称为网综的“大时代”,相比去年的十余档节目,今年预计网络综艺的总数量超过百档,各大视频网站的网综节目都在十档以上,上半年新增的26档节目总播放量高达63亿以上。从质量上来看,网综也不再是以往印象中的“粗制滥造”,制作精良、大咖云集,“精品化”正慢慢拉近着网综与传统电视综艺的距离。

网综的优势很明显,好玩、直接、互动性强,同时网综也比电视综艺具有成本低的优势。然而,这样的优势却也被一些节目当成了秀下限的本钱,各种污段子频出。但从《吐槽大会》这样的节目被强制下架后不难看出,尺度大并非网综的“吸睛万金油”,那么网综想赢究竟靠什么?

关键词:下架

“污力”过界注定要被拿下

其实《吐槽大会》并非第一个被要求下架的网综节目,点击量创造奇迹的现象级网综《奇葩说》就有两期因为话题过于“敏感”被要求彻底下架,在网上甚至很难再找出这两期节目的视频。这些节目为何被迫下架进行整改?其实只因多走了这0.5步。

不可否认,网综比电视综艺尺度大、自由度高,这也是网综圈粉年轻受众的一大法宝。纵观一年内点击量排名前十的网综节目,其实每一档都不乏那么一两个尺度大的段子,但能放必须能收,不能以尺度大作为整个节目的核心内容,这也是《吐槽大会》上线三天就被拿下的原因。

节目中,以王琳、周杰的“污力”最强,三句两句一个荤段子,并且后期对于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话没有任何的马赛克和消音。相比之下,《奇葩说》、《火星情报局》等节目其实也有类似的“污文化”,但一些后期处理和尺度把握较好,因此算得上把握住了网综的这个“界”,自然节目最终的命运也完全不同了。

关键词:尺度

靠“污”吸睛说明能力不够

电视综艺一直以来都有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监管,包括限娱令、限真令、限娃令等,都是对电视综艺的一种限制,但也正因为这样的限制才让电视综艺能够蓬勃发展,避免乱象丛生。而近两年,网综井喷式出现,让很多人觉得网综限制更小,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区。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偶滴歌神啊》总监制接受信报专访时表示,“无论是什么平台、媒介还是年代,观众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不变的,他们喜欢看到真实的东西。但一些人觉得网综就是尺度大,这属于媒介间的傲慢与偏见。而这种偏见会导致很多不明真相的从业者生产低俗的内容去秀下限。”

陈伟所带领的VC工作室接连两档节目收获了口碑与流量齐飞,但并没有依靠“污”来吸睛。陈伟表示,“《偶滴歌神啊》和《大学生来了》从来没有突破自己的尺度,但流量和口碑也都不错,通过秀下限的方式来博取眼球不可取,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有界限的,什么是通俗?什么是低俗?每个人在道德上都是有界限的,我们自己不想看到这些恶心的东西,为何又要生产这样的东西呢。”

在陈伟看来,依靠“污”来试图吸引流量的方式是制造者能力不够所致,而正因如此,从业者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才是王道。

关键词:限制

有规矩才能打造精品网综

除了《吐槽大会》之外,《奇葩说》第二季“好朋友之间能不能约炮”、“该不该向父母出柜”这两期节目也曾被下架。马东接受采访时表示,“下架其实是一件好事,让我们知道边界在哪里。网络综艺有时候不知道边界在哪里,所以需要管理和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其实是创作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互动。”

实际上,不仅是电视综艺有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监管,其实网综也有自己的监管机制,《姐姐好饿》在上线最初也让很多业内人担心节目会因为小S而尺度过大,但如今看来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为此,记者还专访了《姐姐好饿》总制片人李楠,对方明确表示,“我们有严格的自审、外审备案审查机制。”同时,李楠也就网综节目所谓的“自由度”作出了诠释,“网综的魅力在于它的包容性和丰富性,这二者成就了它所谓的自由度,但自由度不意味着作为网综节目制作者的我们可以没有底线地制作节目,网友爱看网综更多是因为网综不为迎合,而是为通过最真实的方式打造节目本身,打造属于网综的艺术性。

对于尺度,无论是网络综艺还是电视综艺,都有着自己的规则,拿《姐姐好饿》来说,我们会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让小S进行她自己最真实、最S-style地发挥,也因如此,小S可以展现出她独有的大胆与可爱,也才会给观众带去如现在所看到的一次又一次惊喜。”

关键词:未来

网感才是网综的制胜法宝

网综想出奇制胜,并不是“非污不可”,关键是要知道如何才能找到所谓的“网感”,在这里信报总结了网感的几大必备条件:

1.题材要有创意

相比电视综艺分为音乐、户外、亲子等几大方面,网综在题材上的灵活度更高,但无论是棚内还是棚外,创意都是网综题材的必备条件。在这里,混搭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美食+脱口秀的《拜托了冰箱》、方言+音乐的《十三亿分贝》等,都是混搭网综题材的成功之作。

2.嘉宾自带综艺感

和电视综艺的拼大牌不同,网综在嘉宾的选择上更应当看重“综艺感”,无论是明星还是素人,自带的综艺效果能给节目加分不少。从目前的网综市场看,大张伟、薛之谦这样的段子手;张大大、陈汉典这样的逗比主持都颇受网综热捧。此外,具有话题的网红的加盟也是节目吸引眼球的一大法宝,他们更敢说、会自黑、能自嘲,是网综增强网感的不二之选。

3.风格自由但不低俗

如同我们前面提到,网综风格更为自由、灵活,但绝不是无底线地秀下限。除了个别下架的节目之外,其他正在播出的网综节目这个尺度把握得还算不错,网感做出来了但并不低俗,“如何增强网感、吸引年轻受众,同时又不至于触碰底线”也是网综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刘珲 杨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