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京剧就是在舞台上咿咿呀呀的表演,穿上戏服的演员仿佛穿越到古代。即便是现代京剧,也似乎距离时尚这个词很遥远。不过,最近京剧真的跟时尚沾边儿了,特别是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热情点赞。刚刚结束的北京京剧院挑战赛在网上的点击率竟然超过了1500万,这里面出了什么事儿?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也开始关注起京剧来呢?
新媒体推广国粹获得高人气
日前,为期一个星期的北京京剧院青年京剧挑战赛在长安大剧院举行,本届赛事一改以往京剧活动赛事的“含蓄”与“低调”,通过微信平台对这次赛事进行全方位推广。后台直击、视频直播、纪录片制作、剧目点评、演员专访、微信票选、观众互动,一系列的线上宣传活动人气突破1500万次。既让参赛青年演员的风采深入人心,又带动了票房,大大提高了民众对国粹京剧和青年京剧演员的关注度。
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说,“一开始我们都没有想到关注度会如此之高,预计也就是几十万的点击量。几十万都是我们非常期待的,没想到就这么一个举措最后从上百万到数百万最后到了1500万。”
“京剧+”让京剧时尚起来
此次赛事的推手叫马瑛瑛,是一个80后,在央视戏曲频道工作6年,2014年从央视出来创业,竟然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把京剧作为创业的方向,她想要做国粹的推手,她的理想就是让京剧时尚起来。
马瑛瑛和她的团队摸索出一个“京剧+”的概念,中外任何其他的表演样式都可以与京剧结合混搭在一起,不管是西洋歌剧、摇滚、流行音乐等等都可以加进来,形成一个崭新的表演结合体。她的想法和做法曾经遭受过周遭朋友们甚至文化圈的打击,甚至有人预测她坚持不了半年就会死掉,但是马瑛瑛自信地说:“我和我的团队从来没有动摇过,我们一直坚持着。如今两年过去了,我们不但没死而且活得好好的。”
这两年,“时尚国粹”让人们看到了一种潜力,很多行业希望与他们合作,其中包括餐饮、服装、电影等行业,就连马云的投资人也希望参观一下他们的活动。
“京剧+互联网”火了挑战赛
对于这次赛事的推广,马瑛瑛表示,它也是一种“京剧+”的方式,就是“京剧+互联网”,“通过此次尝试,越来越多的戏迷之外的人们甚至很多对京剧并不熟悉的观众发现,原来京剧也可以这么时尚这么流行,他们第一时间开始关注京剧甚至爱上京剧,想要走进剧场看一场京剧。”
让她惊喜的是,这次北京京剧院58位参加京剧挑战赛的选手都是一水儿的80后、90后,都是很优秀的京剧后生。马瑛瑛透露,本月21日,一场“2016亮相国粹时尚盛典”即将在光华路5号的湖西岛音乐厅举行。
当天,人们将可以看到京剧和歌剧、摇滚等其他门类艺术的混搭表演,也可以有原汁原味的京剧表演。马瑛瑛透露,此次赛事之后,她将从58位参赛者中挑出10位佼佼者成为公司的签约艺人,她将像打造明星那样打造这些青年艺术家。
时尚京剧都啥样
京剧演员演唱着《贵妃醉酒》,原汁原味的梅派唱腔一转调带出几句美声金曲《Time to say goodbye》的味道,紧接着一位西装笔挺的歌剧演员唱着这首歌曲,和戏曲女演员将一中一西两首作品用同样的古典演唱方式演绎出来,听上去新鲜有趣而又和谐动听。
这不算啥,你能想象在京剧舞台上也有LED,也有摇滚乐队,乐手也画上脸谱穿上行头弹着电吉他的场面吗?楚霸王唱摇滚是个啥样子?嘻哈歌手背着护背旗唱着说唱乐又是啥味道?这是“时尚国粹”的大胆尝试。
圈内声音
李恩杰:要让圈外人也关注京剧
京剧和时尚一起玩儿,这件事情自然得到了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的鼎力支持。“1500万的点击率,这个数字代表什么?这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思路的开阔。”
事实上,这次的青年京剧演员挑战赛本身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20岁到30岁的京剧小鲜肉挑战30岁到40岁的大师哥大师姐,这在论资排辈的戏曲界可谓是一个大动作。据说,参加挑战的演员不都是角儿,甚至还有表现出色的龙套演员,在艺术面前大家机会均等。
李恩杰说,“我们也有很多非常着急的事儿,怎么样让我们的青年演员得到更多的社会上的关注。北京京剧院其实做了很多的努力,比如说从2011年开始的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赛,但是高兴的是戏迷专家,京剧始终没有打开这个圈子。作为院长,我也很着急。”
而专注于京剧时尚艺术推广的马瑛瑛与北京京剧院的这次挑战赛“火线联姻”显然打开了一条推广传统文化的新思路。
谭孝曾:只要京剧姓京,没问题!
对于这种将传统与时尚艺术相结合的崭新尝试,京剧传承人们是否能接受呢?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谭门第六代嫡传人谭孝曾先生表示,只要京剧姓京,大胆尝试无妨。平时对艺术极度挑剔的谭先生对这种形式很是欣赏,他甚至认为:“京剧时尚艺术为古老的京剧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和生命,结合了新的文化元素,我作为一个从事京剧艺术将近60年的老演员,能够接受这种形式。我们秉承了一个原则,京剧永远姓京,我们今天做的事情没有脱离这个轨道,说明它是成功的。”
郑潇:我们是京剧人也是年轻人
青年演员郑潇认为,这次大赛中主办方像包装艺人一样包装京剧演员很有意思,古老的艺术用现代传播方式去包装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像郑潇这样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员,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固定的戏迷。“以前我们都有自己的戏迷,到剧场来叫好买票捧场。现在有更多的方式可以跟他们互动,比如说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等。”
对于时尚京剧的看法,郑潇表示,她不仅是京剧演员,也是当代的年轻人,“我的师祖梅兰芳大师说过一句话,移步不换形,也就是谭先生所说的那样,京剧永远姓京,我们不管怎么改如何创新,京剧的传统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