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于《牡丹亭》的明清传奇女性 在梦里的飞翔与跌落

2016-07-29 11:10 中国文化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痴迷于《牡丹亭》的明清传奇女性 在梦里的飞翔与跌落

赵柏田

人们都说,一个作家最好的传记乃是由他的作品写成,汤显祖便是如此。即使在他去世多年后,《牡丹亭》还在持续不断地上演着,当时知识界人士的书房和雅好文艺的深闺女子案头,随处都可见此剧各种版本的刻本,其受推崇的程度就如同18世纪晚期的“少年维特热”之于欧洲。一个叫程琼的徽州女诗人曾经说,闺中女儿家聚在一起做女红,都会带上一本书做安放新样的夹袋,剪样之余又可消遣,一段时间,她的朋友们带的全是《牡丹亭》。

尤其对那些长年禁锢在深墙内院的女性读者来说,那个因梦生爱、为爱而死的杜丽娘更易引起她们的共鸣,她们藉由阅读进入的那个虚构世界,至少看起来要比父兄管辖着的现实生活更真实、也更引人入胜。正是在对纸页上这些虚构人物的阅读中,女性读者们建构着自己的想象空间,一次次在梦里飞翔与跌落。

冯小青: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汤显祖在世时就听张大复(明代戏曲作家)说起一个叫俞娘的少女,在对此剧的阅读中伤情而死,奇怪的是,此后的数十年间,类似的悲剧故事还在继续上演着。

1612年,汤显祖的同年兼好友冯梦祯的儿媳冯小青于17岁的青春年华死于对《牡丹亭》的痴迷。小青来自扬州城,16岁那年卖给了前南京国子监祭酒冯梦祯的第二个儿子冯雏为妾,随夫到了杭州,住在西湖边冯家的孤山别墅里。冯雏的正妻是出了名的妒妇,她让小青单独住在一幢小楼里,并禁止丈夫去看她。没有人陪的小青只好以写诗、画画打发无聊的日子,好在身边有一册《牡丹亭》,还有一个叫杨夫人的朋友偶尔过来做伴,清冷的日子里总算有些慰藉。后来这位杨夫人也随夫迁去了外地,小青陷入更深的孤独中,每晚都在西湖边的小楼里伴着一盏孤灯读《牡丹亭》,阅读之余还在稿边写下一些文字。她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神志也变得恍惚。临死之前,她模仿剧中的女主人公,请人画下自己的肖像,端端正正地挂在床头,每天以焚香和敬酒献祭。她死后,那位妒妇烧毁了她的手稿,幸运的是,11首诗和一封写给女友杨夫人的信保留了下来。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随着这些哀婉的诗句迅速流传,这个芳华早逝的女子很快成为一个传说,坊间有画家竞相提供他们绘制的小青画像,而且各地在同一时期上演超过15部关于这个不幸女子的剧作,只是剧名各有不同,如《疗妒羹》、《风流院》、《春波影》……痴男怨女们还集资在西湖边为她建了一个墓。

吴吴山三位妻子与《牡丹亭》的不解之缘

少女陈同,字次令,安徽黄山人,许配给清代学者、杭州人吴吴山为妻。她是一个戏迷,经常沉浸在《牡丹亭》中不能自拔,她从哥嫂那里得到一册装帧精良的《牡丹亭》后,经常在上面写写注注,陈同的母亲看她罹病后还熬夜读书,出于对她健康的担忧,索性把她的书全都没收烧掉。但这也没有阻止陈同一天比一天消瘦下去。后来,婚礼还未举行她就去世了。与她从未谋面的丈夫吴吴山闻听噩耗,悲恸欲绝,接连3个晚上梦到她,并写下一首《灵妃赋》纪念她。后来陈同的乳母前来相见,告诉他陈同生前的形容相貌,竟然与吴吴山梦见的十分相似。陈同乳母还带来了压在枕下没被烧掉的《牡丹亭》上卷(她用来压花样本,瞒过了其母),吴吴山看到书卷上写有陈同生前做下的密密麻麻的批注,并已泪迹斑斑,十分动容,花一两银子向乳母买下此书。

吴吴山也是个戏迷,他虽然没有中过功名,但在杭州的文艺圈也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物,与当时的著名作家王世贞、陈维崧都有交往。他非常喜欢陈同写在《牡丹亭》页边的批注,虽然这些批注多处涂改过,但可以看出作者才情飞扬,尤其是那些充满禅式顿悟的文字更让他对亡妻的文学才华钦佩不已。他评述陈同的这些碎片式文字“亦痴亦黠,亦幻亦禅”,对剧中人又有着深切的体认。

1672年,吴吴山迎娶了第二位妻子,名叫谈则,字守中,杭州清溪人,也是一位才女。谈则嫁到夫家后,发现陈同批注过的《牡丹亭》后爱不释手,几乎把它们全都背了下来。她想仿照陈同,把批注续写下去,但苦于找不到陈同所用的版本,为此一直怏怏不乐。后来吴吴山游苕溪,从一个吴兴书商手里买到了同样的版本,回家兴冲冲地交给妻子。谈则得到这本书后喜出望外,从不饮酒的她连饮八九瓷杯,一直睡到第二天日照帐钩都还没醒来。

模仿着陈同的笔触,谈则写出了《牡丹亭》下卷的批注。冥冥之中好像陈同的灵魂进入了她的体内,她写出的文字几乎和陈同如出一人。写完后,她又把陈同的批注全都抄在丈夫从苕溪带来的那本书上,由此将第一卷和第二卷的批注合在一套书中。谈则曾把这个本子借给她的一个侄女,谎称书中批注出自她丈夫之手。很快,杭州的文艺圈都在谈论吴吴山对《牡丹亭》的评论。

婚后第三年,体弱多病的谈则也不幸早逝。出于对两个妻子的愧疚,此后的10多年,吴吴山都没有再娶。在他年过四十时,才续娶了杭州古荡一个叫钱宜的女子。与他的前两个妻子才华横溢不同的是,钱宜并非书香门第出身,几乎没受过教育,识字不多,一副混沌未开的模样。为此,吴吴山请了能文善画的小姑李淑教她读书作画。

钱宜聪慧异常,3年时间就读完了《古乐苑》、《汉魏六朝诗乘》等文学典籍,且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某一日,钱宜开箱取出两位前妻所写的评注本《牡丹亭》,竟与她们产生强烈共鸣。在她看来,那个小姐、小娘子、美人、姐姐随口乱叫的情痴柳梦梅可谓天下第一可爱的男子,浅涉文墨的钱宜也开始试着给《牡丹亭》写批注。但与谈则不同的是,她没有模仿两位前妻中的任何一个,而是由着自己的心性写下一些感悟文字,并且在自己批注的文字下特意标注了姓名。

在钱宜和吴吴山的努力下,1694年初,这部由三个女性共同执笔完成的《牡丹亭》女性评论集终于面世。的确,在这个浑然一体的集子里,陈同批注的上卷与谈则批注的下卷已经难分彼此,钱宜的批注要不是标注了姓名也很难认出,就好像三人的气息、魂魄真的已经在这本书里合而为一了。

(本文摘自赵柏田著《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该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王双(QJ0015)  作者:赵柏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