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远去永别我家

2016-06-30 08:49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琴音远去永别我家

      金雅琴外孙手捧遗像送别姥姥。     蔡明难掩伤心之情。     英达、关凌吊唁“于大妈”金雅琴。     马俪文(左一)、宫哲(左二)满怀悲伤参加告别仪式。  

《我爱我家》

英达:我和金雅琴老师像母子一样

1993年的《我爱我家》将英达、杨立新、关凌、金雅琴等人汇聚到了一起。作为剧中的于大妈,金雅琴和其中的很多演员关系都非常好。

英达说,之前去看金雅琴老师的时候,她一直拉着自己的手,足足有1个多小时没有松开。“一直就那么抓着不放,那会儿她手还挺有劲儿的,但是已经特别瘦了,金雅琴老师本来是一个比较胖的老太太,但是就在两个多星期的时间里面吧,等于是就没怎么吃什么东西,一下人就瘦下来了,我当时一看就是完全脱相了,几乎认不出来。”

英达告诉记者,当时的情境让他非常难受。“虽然金雅琴老师去世的时候已经91了,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算是喜丧了,但是当你看到一个人临走之前完全脱相的感觉心里还是特别特别难受。她其实是一直在跟癌症在搏斗,前面一直都很好,就在去世前两个星期还上《大王小王》那个节目,还唱呢,所以感觉真是很突然”,英达说,“我跟金雅琴老师的关系,像母子一样,我从小在她家里玩,一点一点长大的,她跟我父亲不光是同事还是特别好的朋友,包括她老伴都跟我特别好,愿金雅琴老师在天堂安好,那里一定有她爽朗的笑声。”

《闲人马大姐》

蔡明:遗憾没能见到阿姨最后一面

2000年,一部《闲人马大姐》让蔡明与金雅琴有了更多的接触。生活中,蔡明管金雅琴叫金阿姨,工作中则叫刘奶奶(《闲人马大姐》中金雅琴饰刘奶奶)。在蔡明的眼中,金雅琴是一个对待艺术态度非常认真的人。“阿姨特别热爱演戏,她从来都是在家把台词背好了到剧组来,不像有些演员那样到现场现背词,没词的时候金阿姨就一遍一遍的催副导演,‘怎么词还不给我送过来啊,我得背词啊’。”

蔡明说,金阿姨的眼睛不好,所以她的剧本的字都特别大。“我每次见到她的剧本就会开玩笑说金阿姨您那是剧本啊,还是红模子啊,她的剧本上每次就只有她自己的词,因为字太大了,如果都印上的话太厚了”,蔡明告诉记者,但把这些台词全背下来,到剧组以后她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说。“她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接谁的话,所以得先排练她才知道,但是金阿姨特别聪明,排两遍她就能全记住了。”

在采访中,蔡明多次提到金阿姨的性格很好,永远都能听见她爽朗的笑。“她经常从家里给我们带自己做的凉面,做凉面很拿手,每次她煮完了后都用电风扇吹一下,挑着那个面条一点一点地吹,她说那样吹的凉面带到剧组来大家吃的时候不软不硬正好”,蔡明难掩伤心之情地说,“我特别遗憾的是她走前我没见到她,前两天英达跟我说去看金阿姨,但是英达跟我说的时候太突然了,说的时候已经在去的路上了,我就跟他说那我过两天过去吧,后来英达跟我说,他在金阿姨家的时候,金阿姨就一直拉着英达的手,一直在叫‘蔡明啊、蔡明啊’,就是一直在叫我的名字。”

《我们俩》

宫哲:最爱吃奶奶做的炸酱面

2005年金雅琴凭借主演电影《我们俩》获得第1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和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在影片中,金雅琴饰演宫哲的奶奶,二人有着深厚的情分,而这样的情分也带到了生活当中。

宫哲说,最后一次见金老师是去年。“她性格特别爽朗,特别坚强,永远给别人看见的都是最快乐的一面,我一直叫她奶奶,一直叫。从2004年导演第一次带我去见她的时候就叫奶奶”,宫哲泣不成声地说,“我经常去找奶奶,她知道我特别喜欢她做的炸酱面,每一次去提前会打电话约好,然后她每次还会买那种小蜜橘给我吃,给我准备一大盘子,所以我们每次见面都是吃小橘子,喝茶,吃炸酱面,那个小橘子特别甜,我特别喜欢吃,她一直说她家就是我家。”

《我们俩》导演马俪文也来到现场,向记者诉说了当年拍戏选角时的情形。“整个戏拍了一年半,之前我找了好多老人,可是七八十岁老人脸上皱纹不够,金雅琴老师脸上的皱纹特别特别多,所以我就到她家去,她就离你特别近的地方坐在你旁边,因为她听不清楚也看不清楚,所以她必须那么近,她说她看这个剧本是在厕所里流着泪看完的,特别喜欢能有这么一个机会演这个角色”,马俪文说,“我当时就觉得这就是天意,我觉得是她赏给我一个机会,我就像得到一个宝贝似的觉得得到了一个好演员。”

马俪文说,金老师是一个好强的人,大大咧咧的大嗓门,特别痛快。“她这一辈子经历过太多了,但是在现场她从来不表达出来,老艺术家身上有很多优点我觉得是现在认真值得学习的。”

北京晨报记者 韩英楠/文 史春阳/摄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