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终结 综艺江湖变天(2)

2016-06-23 07:47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最严“限洋令”出台,引进模式受限,鼓励本土原创

出路

差异化突围 创造“中国芯”

“中国电视节目依赖引进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这逼着中国电视人自己研发原创节目。”刘熙晨说。

过去的半年,一方面,曾经的现象级引进节目渐渐归于沉寂:《中国好声音》被指选秀渐成套路;《我是歌手》歌手资源被透支;《奔跑吧兄弟》被诟病除了撕名牌,玩不出新花样。另一方面,确实有几档原创节目让人眼前一亮:东方卫视在喜剧类综艺方面深耕,通过《笑傲帮》把真正优秀的素人选手汇集在一起,提供专业的训练和剧本打磨,扶持他们成为喜剧明星;江苏卫视的纪录片《本草中国》在周五黄金档异军突起,被誉为“中药版”《舌尖上的中国》,首播收视率超过湖南卫视的王牌综艺《天天向上》;山西卫视的《人说山西好风光》,让11位市长、书记上电视PK,推介本市旅游资源,引发全国关注……

《爸爸去哪儿》出品方韩国JTBC公司文化事业总部部长丁一薰访华时曾说,中国太大,观众从北到南口味差异特别大,如果每家电视台都能“定制”,中国的综艺节目一定会种类丰富、个性突出。而在关正文看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这两档中国原创节目的成功,关键在于选用了中国母语题材,“对中国电视综艺来说,最重要的是为好的题材找到合适的形式。”

当引进模式步入最后的狂欢,中国电视人更应该抓住机会思考和探索如何创造“中国芯”。

新闻补丁

原创版“好声音” 七月或按原名播出

引进“洋模式”,令人头疼的问题之一便是版权问题。眼下正闹得沸沸扬扬的“好声音”版权之争,有了新进展。

6月20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出诉前保全裁定,责令灿星制作在节目制作宣传等活动中停止使用“中国好声音”的名称与商标。昨日,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庭驳回了荷兰Talpa公司对其拥有“中国好声音”五个中文字节目名称的宣告要求,同时明确表示,允许灿星制作的《2016中国好声音》7月15日在浙江卫视按原名播出。

今年5月,Talpa公司向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庭提出申请,请求宣告其拥有“中国好声音”的五字中文节目名称。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尚未作出裁决之前,“the voice of…”模式在中国的新“接盘侠”唐德影视,又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出相同内容的诉前保全申请。灿星制作副总裁、“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表示,会把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的最新裁决结果,作为证据提交给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申请复议,请他们在新证据的基础上作出裁决。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徐颢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