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皇家”再舞19世纪浪漫芭蕾

2016-06-16 08:05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拿波里》《仙女》16日起登临大剧院 主创畅谈古老传统如何焕发当代光彩

2008年,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开幕后的第二天,丹麦皇家芭蕾舞团以典藏剧目《拿波里》《仙女》的片段惊艳登场,为开业尚未满一年的国家大剧院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6月16日至19日,丹麦皇家芭蕾舞团将再次登临大剧院,献演完整版“镇团之宝”。日前,国家大剧院舞蹈艺术总监赵汝蘅、丹麦皇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尼古拉·胡贝携首席舞者苏珊·格莱因德先期亮相,畅谈古老传统如何焕发当代光彩。

始建于1748年的丹麦皇家芭蕾舞团,是世界上能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芭蕾作品完整延续至今的舞团中的佼佼者,并始终坚守“丹麦民族传统优秀继承者”的使命。即便在今日的哥本哈根,观众仍然有幸欣赏到百年前最原汁原味的创作风格,就连俄罗斯芭蕾的灵魂人物乌兰诺娃都曾对丹麦人说:“我们俄罗斯的芭蕾已经忘记很多珍贵的东西,还要从你们这里重新学习回来。”

在丹麦,芭蕾大师布侬维尔是与安徒生齐名的“国宝级”人物,安徒生用童话书写芭蕾,布侬维尔则用足尖舞蹈童话。安徒生曾在观看舞剧《拿波里》后写信给布侬维尔:“你的无言诗篇不单是为丹麦创作,而是属于整个欧洲的。”1829年至1877年,布侬维尔担任丹麦皇家芭蕾舞团团长和舞蹈学校的指导。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任期内,重新整理组织芭蕾教学体系,先后创作了《仙女》《拿波里》等五十多部作品,集中展现了丹麦芭蕾悠久传统的核心要义和不朽瑰宝,创立了被誉为“真正用足尖舞蹈芭蕾”的丹麦学派。国家大剧院舞蹈艺术总监赵汝蘅说:“丹麦学派训练体系的脚下规则很细致,丹麦风格看上去没有俄罗斯风格的粗犷与豪放,但是有它自己的味道。”

八年前,刚过不惑之年的尼古拉·胡贝走马上任艺术总监后,即率舞团首次访华,此次他率团再赴大剧院,呈献完整版的芭蕾巨制《仙女》《拿波里》以及由美国芭蕾大师巴兰钦编创的《主题与变奏》。自担任艺术总监以来,胡贝总能迸发出与众不同的灵感赋予丹麦芭蕾经典全新的生命,他感慨道:“在我看来,舞者需要立足过去,立足传统这个美妙的基石来重新审视、组合并重振舞蹈,从而使传统芭蕾具有现代气息并焕发出勃勃生机,因为这里是剧院,不是博物馆画廊。”

此番中国行,舞团将以超豪华阵容亮相,明星首席舞者悉数上阵,既有“身经百场”的舞团老将如艾米·沃森、乌尔里克·伯基耶尔、苏珊·格莱因德等,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面孔。其中将在被誉为“芭蕾史上至纯至美作品”的《仙女》中饰演“仙女”的苏珊·格莱因德说:“这是多少首席舞者渴望得到的角色,而我现在正跳着自己梦寐以求的片段。对我来说,《仙女》就是一个字——‘爱’。”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郭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