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如何为孩子选书都会成为家长的大难题。近日,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滕威就以“孩子的书谁做主”为题做了一场公益演讲,该活动由华南师范大学微文化研究中心和广州指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私塾家)共同主办。
身为一名大学教授,滕威从自身的育儿经验出发,结合文化批评的视角,对时下热门的儿童读物进行理性分析,归纳和概述了当下主流的儿童教育观念,并提出了一份批判性的思考。
你们是怎么做到,让孩子那么害怕语文、憎恶语文的?
讲座以滕威自己的育儿经验开始,她的孩子刚学拼音时,就开始焦虑自己语文很差、写不出作文,这让她不禁反思:“今天的语文教育怎么了?”她经常追问已经毕业、任教于中小学的学生:“你们是怎么做到让孩子那么害怕语文、憎恶语文的?”很多机械、传统的语文教育思路都让滕威特别反感,“无论是学校还是校外教辅机构都以应试或各种变相应试技能培训为唯一的也是终极诉求,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家长唯一的教育目的。事实上,没有哪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只是一个考试机器。”
作为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文学博士,凭借自身语文学习的经验、以及广东省高考语文阅卷的多年经验,滕威说,真正在高考语文中脱颖而出的,未见得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那些见解比较独到、表达相对成熟的回答或作文,才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而被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八股文,常常只是拿平均分。多年来她一直坚持认为,语文不是语言文字教育,而是语言文学、语言文化教育。如果孩子们学了语文之后,对自己的母语历史与文化没有产生任何自豪感,反生厌恶,这完全背离了语文教育的初衷。
滕威说,语文应当让孩子首先爱上阅读。阅读是一切学科的基础。不能想象一个有阅读困难的孩子,能够做好数学题,学好历史。“阅读困难会导致学习困难。孩子的阅读困难不是天生的,阅读带来的愉悦也不是天生的,需要培养和孕育。因此大人的角色显得至关重要,要让孩子认为阅读是快乐的。所以艾登·钱伯斯提倡,阅读需要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大人需在选书、读书和回应三个环节协助孩子,与孩子互动。积极参与的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会为孩子营造阅读时的良好心境,让孩子自信愉悦地享受阅读的过程。
滕威认为,阅读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三观。事实上,写作拼的就是思维能力和三观高低。好词好句、文笔优美、语言流畅,这些并不一定是好文章的充分特征。滕威还特意列举了废名、史铁生和琼瑶以及当下流行的玄幻小说的区别,以示高下。三观是立意的基础,是境界,是修养,只能靠文化习得而非应试教育训练出来。
流行读物未必有益,经典名著未必适合
时下的童书市场鱼龙混杂,各种榜单层出不穷,因此,专业人士的推荐和图书口碑显得更为重要。在滕威看来,流行读物未必就对孩子有益,目前有大量玄幻、伪科幻、伪历史、鬼怪、穿越、耽美类型的图书出现在青少年读物畅销榜,她认为这些对孩子有害无益,会让孩子离真、善、美越来越远。“孩子为了娱乐读一些漫画类图书是允许的,但需要注意漫画书也分好坏,家长的把关很重要。”滕威说。
她还说,经典名著和童话,也未必适合每一个孩子。“比如《格林童话》实际上是德国民间故事集,很多篇章充满暴力和性暗示。再比如,究竟几岁的孩子才能理解《小王子》中小王子和玫瑰花之间的感情呢?”滕威说,给孩子做饭家长都会先尝尝咸淡,为什么给孩子推荐精神食粮之前自己不先读一遍呢?
虽然家长有为孩子选书的资格,但滕威强调,千万不要规定孩子一定要读什么书,也不要强迫孩子写下对书本的评语,或强迫孩子写读书笔记,这样会打扰孩子的阅读过程,损害兴趣。“也许孩子的兴趣是《西游记》这类书,强迫他读《红楼梦》就会非常痛苦。家长要有主观引导,但也要时时反思自己的引导是否存在问题。”滕威建议,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建立读书档案,登记书名和读书日期,积累下来会让孩子有成就感,但这份读书档案不能成为孩子读书的唯一任务。
自己玩手机却让孩子爱阅读,效果一定很差
滕威认为,家长把教育和孩子的成长全部甩给学校是极端错误和不负责任的,而亲子阅读能够构建父母形象,让家庭在学习中进步,也能让父母更了解孩子,同时也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她推荐家长阅读英国当代青少年作家艾登·钱伯思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和《说来听听》这两本书。
具体而言,家长应当营造阅读的气氛和心境,这不等同于在家中设置书房或读书角,“如果家长自己在玩手机、看电视,却凶巴巴地指着孩子说,‘快去读书’,这样的效果一定是很差的。”其次,家长应当在阅读上做好功课,和孩子一起读,或者引导孩子读。当孩子读得津津有味时,不要打断他的注意力。孩子读完一本书后,家长应当多提问,让孩子说来听听,鼓励他说出心里的想法,甚至可以夸他的想法比作者更棒。这样的交流和讨论,比强制要求孩子写读书笔记的效果更好。滕威说,培养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自我更新的过程,阅读不仅对孩子有意义,对家长也有帮助。
滕威推荐家长可将《朗读手册(1-3册)》、《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故事、儿童和作家的秘密》、 《书,儿童与成人》这几本书作为选书参考文献,按图索骥,结合孩子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图书。她还特别强调家长在选书时要警惕西方中心主义和各种文化偏见,她推荐《朱家故事》、《在肯尼亚种树》、《我在伊朗长大》这一类“小众”绘本。“我们不应该把孩子的世界建构成西方中心主义,只有欧美文化,应该引导孩子了解世界的完整图景、文化的多元历史;而不是强化优越感和偏见,今天越来越多的悲剧警示我们,偏见教育出来的孩子会导致极端后果。”